第360章 春闱,考功员外郎 (第3/3页)
野心不小,却也忌惮我大唐实力,暂且按兵不动,先安抚归附的部落,再派使者去突厥探探虚实。”
“礼部可先派人接洽,让他们的首领到长安来见朕。”
“臣遵旨!”
温禾站在官员队伍的最后排,踮着脚才能勉强看到殿内情形。
听着六部的汇报,不知不觉就开始走神,目光飘到殿外的廊柱上,琢磨着那上面的雕花到底是龙还是麒麟。
就在这时,李世民突然咳了一声,语气带着几分刻意的停顿:“春闱将近,科考人选之事,朕思来想去,终于定下了考功员外郎……温禾。”
“温禾”
二字落下,殿内瞬间安静下来,连呼吸声都清晰可闻。
众臣齐刷刷转头,目光落在最后排那个小小的身影上,满脸都是难以置信。
长孙无忌甚至不由自主的屏住呼吸。
陛下难不成要让温禾做考功员外郎?!
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
只是还没等长孙无忌开口。
只见一个御史最先反应过来,连忙出列躬身,语气带着几分急切:“陛下!不可啊!温禾年仅十一,虽有些才思,可考功员外郎掌管春闱诸事,干系天下士子前程,岂能让一个孩童担任?这若是传出去,怕是会让天下人笑话我大唐无人!”
他话音刚落,又有御史立刻跟上,捧着笏板朗声道:“所言极是!考功员外郎需辨得清贤愚,温县子年纪尚幼,既无朝堂历练,又无威望可言,若让他任职,恐难服众,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房玄龄和杜如晦对视一眼,也上前一步,房玄龄拱手道:“陛下,臣并非质疑温县子之才,只是科考乃国之大典,容不得半分差错。温县子可参与科考筹备,但若让他独掌考功员外郎一职,确实不妥,还望陛下三思。”
杜如晦也补充道:“臣附议,春闱关乎寒门子弟出路,若主事者威望不足,恐会让士子不服,还请陛下另择贤才。”
一时间,殿内反对之声此起彼伏,连平日里与温禾交好的官员,也都沉默着没开口。
谁都知道,让一个十一岁的孩子管科考,实在太过荒唐。
科举之事关乎到为国选材。
温禾是有才学,但是并不适合科举。
温禾原本还在走神,被李世民喊回神,又听着满殿的反对声,顿时懵了,心里暗自腹诽。
李二这是故意的吧!明知道会有人反对,还故意这么说,这不是把我架在火上烤吗?
就在众人以为李世民会发怒时,他却突然笑了起来,摆了摆手道:“诸位稍安勿躁,朕并未说要让温禾任考功员外郎。”
这话一出,殿内的反对声瞬间停了,长孙无忌愣了愣:“陛下,那您方才……”
“朕只是想说,温禾近日琢磨出了些关于科考防弊的法子,写了份札子,今日召他来,是让他把这些法子奏给诸位听听。”
李世民说着,看向温禾。
“温禾,还不把你的札子呈上来?”
温禾这才松了口气,连忙从怀里掏出早已准备好的札子,快步上前,双手捧着递到殿前,又退回几步,展开札子朗声奏报。
“启禀陛下,微臣以为,科考要公平,需从三方面防弊,其一为锁院制度,选品行端正、不与世家往来的官员为出题官,提前半月迁入专属院落,断绝与外界联系,考题拟定后密封盖印,由禁军看守,开考前一刻方可拆封,杜绝考题泄露。”
“其二为誊抄糊名,考生交卷后,先由专人糊去姓名、籍贯,编上编号,再由吏员重新誊抄,阅卷官只看誊抄卷,避免因姓名、字迹偏袒。”
“其三为双官互督,每个考场派吏部、御史台官员各一名,互相监督,考生进场前需搜查全身,严禁携带小抄,舞弊者取消资格、杖责通报,阅卷时亦有御史在场监督。”
“另外科举之后实行殿试,取每一科透明为单科状元,以此来安排相应的官职。”
温禾的声音虽稚嫩,却字字清晰,殿内众人都听得认真,原本反对的官员,也都皱着眉沉思起来。
片刻后,只见一名官员出列开口,语气带着几分质疑。
“温县子此法虽细致,可‘锁院半月’未免太过严苛,出题者皆是朝廷官员,有的已年过半百,岂能让他们半月不得与家人相见,如此拘着,恐会寒了老臣的心。”
“此言差矣!”
温禾立刻反驳,虽站在一众高官面前,却丝毫不怯场。
“朝廷官员又如何?之前民部的贪官污吏,不也是朝廷官员?他们拿着朝廷俸禄,却中饱私囊,可见身份并非清廉的保证。”
“若不锁院,世家子弟只需找些借口登门拜访,或是通过出题官的家人旁敲侧击,考题迟早会泄露,我也是为了他们好,以防日后会有什么说不清楚的时,还要劳烦我带他们去百骑说话。”
“至于说年纪大的问题,这个也简单,既然年纪大的熬不住,那就换年轻的来,大唐人才济济,也犯不着用那些年过半百的了,要不然他们出了什么事,我还要为他们负责。”
温禾说罢,露出一抹和善的笑容。
那出班的官员顿时感觉心中发寒。
这是威胁啊!
赤裸裸的威胁啊!
这温禾,不似人子!
他太狠了,简直就是要断了他们后人的路啊!
不少五姓七望和士族出身的官员,都咬牙切齿。
眼中泛着寒光,恨不得将温禾撕碎了。
可这种想法,他们也只敢在心里想想。
郑元璹和卢子业的前车之鉴,犹在眼前啊。
可惜这大殿之中,没有一个寒门出身的。
要不然听到温禾这话,定然感激涕零。
李世民见众人争论不休,适时开口:“嘉颖的法子,朕看可行。”
朝中百官心中一惊。
可却没有人敢出来反对。
都低着头,好似事不关己的模样。
罢了,实在不行就再想想办法吧。
这件事情明显是温禾和陛下私底下就说好的。
此刻若是反对,定然是触了陛下的霉头。
“臣斗胆请问,今年考功员外郎之职,由何人担任?”房玄龄行礼问道。
李世民睨了他一眼,笑道:“人选,朕早已经定下了,便是之前的监察御史马周。”
说到这,在御史班列中的马周站了出来。
“臣在。”
看着他,李世民微微的点了点头,下旨道。
“着,门下省拟制,即日起,马周任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春闱之事,温嘉颖任吏部主事,辅佐马周推行这些法子。”
这道任命一出,殿内更热闹了。
马周出身寒门,此前不过是御史台的一个区区监察御史。
如今一跃成了正六品的考功员外郎,不少世家出身的官员都变了脸色,尤其是崔、卢两家的官员,互相递着眼色。
往年春闱,他们总能借着“行卷”的由头,让子弟提前结交考官,如今马周任考功,又有温禾在,只怕是难再钻空子了。
可李世民主意已定,不等众人再议。
说罢便起身离殿,留下满殿或惊讶或不满的官员。
温禾跟在马周身后往外走,赫然听到身后有人嘀咕了一声:“一个小娃娃,也配管科考?”
正朝着外头走去的温禾,赫然回头,朝着自己身后扫去。
“那个狗东西在这乱叫!”
只见程知节突然怒喝一声。
李道宗赫然来到温禾的身边:“怎么的,温禾能写出三国演义,能编撰三字经,总比某些酒囊饭袋要强的多,刚才那个不似人的开的口,站出来,让本王瞧瞧!”
长安最蛮横两个混不吝在这给温禾站台。
不少心虚的官员连忙垂下了头,匆匆忙忙的走了。
只是眼中的怨恨又浓了一些!
温禾你等着,迟早有一天,等你失了势。
必叫你生死两难!
“谢过任城王、宿国公。”温禾向着二人道了声谢。
李道宗笑着道:“小事,不过本王提醒你,这次可要小心了,这科举不是什么小事。”
“对,实在不行,某帮你坐镇。”
程知节拍着胸脯,笑道。
温禾向着二人行了礼,便和他们告辞了。
马周一路上都握着温禾的手,连声道谢:“温县子,若非你提议,下官断无可能任此职,日后科考之事,还望你多指点。”
温禾笑着摆手:“宾王客气了,你的能力无需我指点什么。”
这可是大唐第一位寒门宰相啊。
自己能指点他什么。
只是这话在马周听来,明显是温禾谦虚,所以不禁有些讪讪,想着请他吃饭。
可温禾心里却想着赶紧回府补觉,早朝站得他腿都麻了。
所以便告辞了。
第二日天刚亮,温禾刚换好百骑的服饰,准备去百骑营点卯。
最近都没去百骑,也不知道那些新兵训练的怎么样了。
只是他刚走到府门口,就见台阶下坐着四个穿着青衫的士子,个个面带拘谨,手里还捧着卷轴。
见温禾出来,四人连忙起身,快步上前躬身行礼,为首的一个士子还双手递上一卷纸:“学生章海,见过温县子,听闻县子辅佐马员外郎主持春闱,特来呈上投笺,望县子斧正!”
其余三人也纷纷效仿,有的递投卷,有的递诗稿,嘴里还不停恭维。
“县子少年英才,著《三国演义》传扬天下,学生早已敬仰不已!”
“此次科考若能得县子指点,学生便是死也无憾!”
温禾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他总算明白过来。
这是来行卷的!
有点意思。
这些人消息知道的还真快啊。
温禾眼眸微缩望着面前的四人,赫然露出一抹和善的笑容来。
见他如此,那四个书生心中不由一喜。
这是愿意了?
“既然如此,那你们便随某来吧。”温禾笑着说了一句。
那四个士子顿时喜出望外,连忙向着温禾一拜:“多谢县子。”
只是高兴之余,他们心中也有一些遗憾。
不知温县子要带他们去何处。
为何不请他们入府呢?
可这小小的疑惑,很快就被他们抛之脑后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