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67章 这崔敦礼怕不是被人夺舍了吧  大唐:开局为李二献上避坑指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367章 这崔敦礼怕不是被人夺舍了吧 (第2/3页)

太守’。”

    “地方如此,汉庭更甚,太学诸生三万余人,以郭林宗、贾伟节为首,与李膺、陈蕃等勋贵官员互相褒扬,动辄以‘清议’之名打压异己,甚至干预官员任免。”

    说到这里,魏征加重了语气,声音里带着几分沉痛。

    “彼时朝堂之上,勋贵与党人勾结,凡不属于他们一系的官员,轻则被贬斥,重则被诬陷下狱,他们嘴上说着匡扶社稷,实则将朝堂变成了私相授受的党羽,在当时寒门士子纵有真才实学,若不依附他们,便永无出头之日,而勋贵子弟即便不学无术,只要入了他们的派系,便能平步青云。”

    “最终灵帝时期,宦官借‘党人谋逆’之名大肆捕杀,前后牵连数千人,朝堂为之一空,汉室根基也自此崩塌,这便是‘党锢之祸’的由来啊!”

    魏征话音落下,朝堂之中仿佛真有晴天霹雳炸响,原本还带着几分躁动的空气瞬间凝固。

    那些方才还跃跃欲试、攥着弹劾说辞的勋贵,此刻尽数垂首,攥着笏板的手指泛白,却再无一人敢出头反驳。

    皇位上的李世民,只觉心中积压的怒火如被清泉浇熄。

    原本因勋贵逼宫而生的烦躁渐渐散去。

    他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扬,心底竟冒出一句直白的赞叹:‘好一个敢说敢言的魏征!’

    站在末位的温禾更是心头一震,暗自咋舌。

    魏征这一番话,不仅把勋贵的弹劾堵得严严实实。

    还顺带着把维护朝纲的大义戴在我的头上。

    这是直接把他们的嘴给堵上了啊。

    可没等众人从震惊中回过神,又一道声音突然响起,打破了殿内的寂静。

    “臣崔敦礼,启奏陛下!”

    温禾闻声抬头,瞳孔骤然一缩。

    出班的竟是博陵崔氏的崔敦礼!

    他眉头瞬间蹙起,心头警铃大作。

    这件事本没牵扯到五姓七望,崔敦礼此刻站出来,难道是想借着勋贵的势头,一并把自己打压下去?

    先前清河崔氏的崔巍就设计过他,张文啸查了许久都没查出实据,如今博陵崔氏又来插一脚。

    这就让温禾忍不住琢磨起来。

    这崔敦礼,不会是想替崔巍报仇,或是五姓七望要联手勋贵对付我了?

    这还真是捅了马蜂窝了。

    不过温禾倒也不急,他的后招还没出现呢。

    不仅是温禾,殿内勋贵也愣住了。

    五姓七望素来与关陇勋贵面和心不和,今日怎会突然出头?

    有几个勋贵甚至下意识交换眼神,显然没摸透崔敦礼的意图。

    但很快他们便想明白了。

    之前温禾接连让郑氏和博陵崔都吃了瘪。

    想必崔敦礼是要出头对付那温禾了吧。

    崔敦礼却没管众人的诧异,躬身对着李世民朗声道。

    “臣昨日听闻,弘文馆十余位学子,竟在春闱之前私闯贡院,意图窥探考题,高阳县子依法将其拿下,却反遭勋贵群起攻讦,臣今日要为高阳县子鸣冤,他维护科举公平,守的是朝廷法度,何错之有?”

    沃德发!

    温禾惊得差点蹦起来,下意识转头朝殿外看了一眼。

    今天太阳难不成是从西边出来了?

    五姓七望的人,竟然会为他温禾喊冤?

    这崔敦礼怕不是被人夺舍了吧!

    勋贵们更是目瞪口呆,一个身穿绯袍、位列勋贵前排,正挂着正四品上通议大夫衔的勋贵忍不住出声。

    “崔舍人,你没记错吧?高阳县子是温禾,就是那个……”

    那个打了你们博陵崔氏脸的温禾啊。

    你忘记你叔父是怎么灰溜溜的回了博陵去的?

    崔敦礼顿时板起脸,目光锐利地扫向那名勋贵,声音陡然提高。

    “某今年三十有二,耳不聋眼不花,还没到痴傻的地步,高阳县子温禾,某自然认得,某今日站出来,不是为了私交!”

    说到这里,他突然停顿片刻,胸膛微微起伏,神情格外郑重地朗声道。

    “某只为了天理公正,科举乃为国选才之本,贡院乃论才重地,学子私闯已是失矩,勋贵非但不问责自家子弟,反而倒打一耙,逼着陛下处置维护法度之人,这难道是公正之举?”

    “温县子护的是科举规矩,守的是朝廷颜面,何罪之有?”

    看他这正义凛然的模样,温禾差点忍不住想为他鼓掌了。

    可是要说这大唐最讲究出身特权,

    最不屑寒门公平的,不就是你们五姓七望吗?

    如今倒说起天理公正来了,这戏演得也太假了!

    可转念一想,温禾又忽然明白过来,殿中不少官员也渐渐露出了然之色。

    五姓七望哪是真为了公正,分明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自弘文馆的前身修文馆设立以来,关陇勋贵便借着辅佐先帝打天下的功劳,牢牢把持着入学名额,五姓七望的子弟即便有才学,也大多被排除在外。

    只有少数亲近太上皇或被李世民刻意拉拢的人,才能被允许入学。

    五姓七望的人也知道,这是太上皇和陛下,有意削弱他们。

    因此他们早就对勋贵垄断弘文馆的事不满,却一直没找到由头发难。

    只是那褚亮整日在弘文馆内,也不做事,只让他儿子出头。

    他们便找不到攻讦的理由。

    至于说褚遂良代父亲做事,这其实不算什么。

    甚至于可以说是一件美谈。

    如今温禾与关陇勋贵因弘文馆学子私闯贡院之事撕破脸,正好给了五姓七望一个机会。

    先前出声的那名正四品上通议大夫气得脸色铁青,指着崔敦礼怒斥:“崔舍人,你颠倒是非,如今考题未定,如何是意图窥探考题?”

    “通议大夫此言差矣!”

    崔敦礼毫不示弱地反驳,“你又如何知道考题未定?即便是考题未定,那私闯贡院之事,不也是真的?”

    “若是如此,那某以为,高阳县子做的对。”

    那名通议大夫被问得哑口无言,张了张嘴,却连一句反驳的话都想不出来。

    私闯贡院本就是重罪,温禾处置得当,他们先前攻讦,本就没占住理,如今被崔敦礼抓住把柄,更是无从辩驳。

    其他勋贵也纷纷垂首,没人再敢出头。

    崔敦礼的话句句在理,再纠缠下去,只会让自己更难堪。

    李世民坐在御座上,将这一切看在眼里,眼底闪过一丝深意。

    五姓七望与关陇勋贵的矛盾,他早已知晓,却没想到会在今日爆发。

    崔敦礼为温禾说话,虽是为了自家利益,却也恰好帮了他一把,让关陇勋贵彻底陷入孤立,也让他更有理由推行科举改革。

    他清了清嗓子,声音带着天子的威严。

    “崔卿所言,亦有道理,科举乃国之根本,贡院规矩不容践踏。弘文馆学子私闯贡院,本就该依法处置,温禾所为,并无不妥,至于勋贵此前对温禾的攻讦,朕看,也是失了公允,此事不必再提。”

    李世民本想借崔敦礼的发声,将弘文馆之事就此盖棺定论,既护下温禾,又敲打勋贵。

    可话音刚落,一道苍老的声音便打破了殿内的平静,

    “启禀陛下,老臣乞骸骨!”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褚亮颤颤巍巍地从勋贵班列中走出,他脸色比前几日更显苍白,鬓边白发似乎又多了几缕,连脊背都比往日佝偻了几分。

    可眼神里却带着一股不容退让的执拗。

    更令人意外的是,他刚出班,身后竟跟着七八个身着绯色官袍的勋贵,纷纷躬身行礼,齐声道。

    “臣等亦乞骸骨!”

    御座上的李世民,方才还带着几分缓和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

    “诸卿这是要逼朕吗?”

    褚亮迎着李世民的目光,虽身体微微发颤,却没有半分退缩,朗声道。

    “启禀陛下,前日两仪殿外,高阳县子以黄口孺子之身,当众欺辱老臣,更以诗词讥讽满朝勋贵,将我等开国功臣视作无物,反倒称寒门庶民士子才是朝堂栋梁。”

    “老臣心寒啊!若陛下今后只重寒门、轻慢勋贵,宁愿弃用我等世家子弟,那老臣便不敢再居朝堂之位,恳请陛下容老臣归隐田园,安度残年!”

    这番话看似示弱,实则暗藏锋芒。

    后半句未说出口的潜台词再明显不过。

    若想让他们留下,就得处置温禾。

    温禾站在末位,将褚亮的心思看得通透,暗自冷笑。

    这老东西倒是会拿捏分寸,知道李世民如今离不开世家勋贵的支持,竟用“集体乞骸骨”来逼宫,是想把李二架在火上烤。

    李世民自然也听出了褚亮的用意,脸色愈发难看。

    他一直以来的想法,都是削弱世家特权,而非彻底铲除。

    如今大唐初定,地方治理、朝堂运转,处处都要倚仗这些传承已久的世家大族,若是真让他们尽数致仕,朝堂怕是要瞬间瘫痪。

    更别说,褚亮等人若离朝,定会在外大肆宣扬“陛下弃用世家”。

    到时候天下士族人人自危,指不定会生出什么乱子。

    “褚亮,你这是明目张胆的逼宫!”

    就在这时,温彦博猛地出班,指着褚亮厉声质问道。

    他出身太原温氏,虽也算世家,却一直与寒门士子交好,更看不惯褚亮这般以退为进的手段。

    褚亮抬眸瞪着温彦博,身体因愤怒微微发抖。

    “老夫只是不想让大唐天下毁在一个稚子手中!温彦博,莫以为老夫不知,那温禾便是你们太原温氏的子弟,你这般维护他,不过是为了自家宗族私利!”

    “老匹夫,休要血口喷人!”

    温禾见状,当即跨步出列,朗声道。

    “我就是农户出身,和他们太原温氏没有半毛钱关!”

    “住口!”

    李世民突然低喝一声,目光扫过温禾,带着几分警示。

    朝堂之上,岂能任由他这般与老臣争执?

    温禾撇了撇嘴,虽不再多言,却依旧挺直脊背,没半分示弱。

    温彦博苦笑着摇了摇头,他方才本想顺势承认与温禾的关联,也好帮他分担些压力,可温禾既已当众否认。

    他便也不再多提,只对着褚亮沉声道。

    “老夫做事,凭的是公心与法度。你等以乞骸骨相逼,逼迫陛下违背本心,难道就不怕天下士人看清你们的真面目,寒了忠直之心吗?”

    褚亮冷笑一声,眼神里满是不屑。

    “温彦博,你休要搬弄是非!自先秦以来,哪有白身士子能安天下的?”

    “世家大族传承百年,根基深厚,才是支撑社稷的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