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71章 谁来维护朕的颜面?  大唐:开局为李二献上避坑指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简介

    第371章 谁来维护朕的颜面? (第3/3页)

等大错!日后臣定然严加约束这些子弟,若有再犯者,绝不姑息,任凭陛下处置!”

    后排的几名宗室子弟也纷纷跪倒在地,连声求饶,殿中一时间只剩下此起彼伏的认罪声。

    李世民看着眼前跪地的众人,脸上的怒火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疲惫。

    他忽然长叹了一口气,语气柔和了许多,目光落在李神通身上,语重心长地说道。

    “王叔啊,朕知道你是念及宗室情谊,不愿苛责子弟。可你别忘了,大唐建立不易啊!当年太上皇举兵反隋,多少宗室子弟战死沙场,多少百姓流离失所,才换来了今日的太平,若是因为这些不肖子弟,让百姓失望,让天下人寒心,那我们李氏宗亲,还有何颜面面对列祖列宗?”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

    “为了我等李氏宗亲的未来,为了这大唐的长治久安,有时候该痛定思痛,当断则断,不能因为一时的情谊,纵容子弟犯错,最终酿成无法挽回的大祸,你是宗室中的长者,辈分最高,威望最重,莫要糊涂啊!”

    这番话字字恳切,像一把重锤,敲醒了沉浸在宗室情谊中的李神通。

    他抬起头,看着李世民眼中的期盼与沉重,心中百感交集。

    他明白,陛下这是在给他台阶,也是在逼他下定决心。

    李神通的眼眸中闪过挣扎、痛苦,最终化为坚定。

    他迟疑了片刻,对着李世民深深一拜,声音带着几分沙哑:“陛下所言极是,是老臣糊涂了,恳请陛下容许老臣思量几日,待老臣回去后,定与宗室众人商议,拿出一个整顿宗室的章程,绝不辜负陛下的期望,也绝不辜负大唐的百姓!”

    “也好。”

    李世民没有逼迫他立刻给出答案,可这简单的两个字,却比任何逼迫都更有分量。

    他给了李神通时间,却也让李神通明白,此事绝无转圜的余地,整顿宗室已是必然。

    李神通缓缓起身,只觉得浑身的力气都被抽干了,仿佛一瞬间老了十几岁。他的脚步有些踉跄,刚迈出一步,便险些摔倒在地。

    “王叔!”

    李孝恭眼疾手快,连忙上前一步,搀扶住李神通的胳膊。

    他看着李神通苍白的脸色和佝偻的背影,心中满是感慨。

    经此一事,宗室的好日子,怕是真的要结束了。

    李神通对着李世民再次躬身行礼,声音微弱:“老臣告退。”

    李世民微微点头,没有再说话。

    看着李神通被李孝恭搀扶着,一步步走出殿门,他的目光再次落在御案上的密信上,眼中闪过一丝冷厉。

    “陛下。”

    长孙无忌从队列中走出,对着龙椅躬身一拜,目光落在李世民紧绷的侧脸上。

    方才陛下提及密信时,神色中除了对宗室的怒意外,还藏着一丝更深的凝重,他心中隐隐猜测,此事恐怕不止牵扯宗室那么简单。

    “可是那密信之中,还有别的内情?”

    长孙无忌的声音沉稳,既带着臣子的关切,又不失分寸。

    李世民抬眸看了他一眼,指尖在御案上轻轻摩挲片刻,终是吐出一口浊气,语气中带着几分压抑的怒意。

    “温嘉颖在信中说,那赌坊的管事莫安山,与清河崔氏有所牵连,他已请旨,要率领百骑包围清河崔氏的府邸,彻查此事。”

    “什么?!”

    这话如同一颗惊雷,在殿中炸开。杜如晦第一个从震惊中反应过来,快步上前,语气急切地劝阻:“陛下不可!此事万万不可啊!”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心绪,继续说道。

    “陛下,清河崔氏乃是天下第一等的世家大姓,历经数百年传承,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如今崔氏已主动服软,不仅割让了名下半数私田,还释放了数千隐户,算是给足了朝廷颜面,如今若是贸然对他们动手,只怕会引得天下世家震动,甚至生出猜忌之心,届时恐生变数啊!”

    房玄龄也连忙上前,与杜如晦并肩而立,语气恳切。

    “杜侍中所言极是。清河崔氏虽未在朝中担任要职,可其声望摆在那里,寻常百姓或许不知朝堂官员,却多半听闻过崔氏的名号,若是朝廷仅凭一个赌坊管事的牵连,便包围其府邸,难免会被人说陛下打压世家,苛待名门,于陛下的名声、于朝廷的威望,都有损无益啊!”

    李世民坐在龙椅上,脸色愈发阴郁。

    杜如晦说崔氏是“天下第一等大姓”,可他李氏乃是皇室,是这大唐的主宰,李氏才该是天下最尊贵的姓氏!这念头在他心中翻涌,却终究没有宣之于口。

    他清楚,如今的大唐,还需借助世家的声望稳定民心,不能贸然将矛盾激化。

    可他手指点着温禾送来的密信,语气依旧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即便清河崔氏名誉满天下,可若他们真的参与了聚赌、拐卖之事,便是作奸犯科,便是罔顾律法!如此行径若是不惩处,那大唐律例岂不成了摆设?天下百姓看到朝廷对世家网开一面,又会如何看待朕?如何看待这朝堂?只怕会叫天下人寒心!”

    “陛下,罪魁祸首莫安山已然伏法,不如就此作罢。”

    杜如晦斟酌着措辞,试图寻找折中之道。

    “可命崔氏交出与莫安山相关之人,再罚没部分家产用于安抚被拐妇孺,也算是给天下人一个交代,这般处置,既维护了律法威严,也维护了崔氏的颜面,实为两全之策啊。”

    李世民沉默着,没有立刻开口。

    维护了崔氏的颜面!

    可谁来维护朕的颜面?!

    他目光扫过殿中,最终落在长孙无忌身上。

    长孙无忌感受到陛下的目光,心中也是纠结万分。

    他怎会不知此事牵一发而动全身?

    清河崔氏看似低调,实则根基深厚,六部之中、三省之内,即便没有崔氏族人担任要职,可不少官员或是出自崔氏门下,或是与崔氏有姻亲关系,暗中都对崔氏多有敬畏。

    也正因如此,杜如晦、房玄龄这两位关陇出身的重臣,才会如此激烈地反对。

    他们深知,动崔氏,便是动天下世家的敏感神经。

    百官之中自然都十分忌惮……

    不对,好像还真有那么一个无法无天的不在乎这个。

    “启禀陛下。”

    长孙无忌上前一步,躬身说道。

    “此案如今由高阳县子一手查办,从探查赌窟到抓获莫安山,皆是他亲力亲为,对案情最为了解,陛下当初曾许诺他便宜之权,允许他临机决断,如今看来,不如便将处置崔氏之事,也交由他负责,一来,他熟悉案情,不易出错,二来,也能避免朝廷直接与崔氏对峙,减少不必要的风波。”

    这话一出,杜如晦和房玄龄猛地转头,赫然朝着长孙无忌瞪了过来。

    他们太了解温禾的性子了。

    那少年看似温和,实则骨子里带着一股狠劲,且最是不将世家名望放在眼里。

    若是让他全权负责处置崔氏,以他的行事风格,怕是不查个水落石出绝不罢休,说不定真能把天都捅破,彻底激化朝廷与世家的矛盾!

    杜如晦当即就要开口劝谏,可还没等他说出第一个字,李世民已经重重一拍御案,声音带着几分决断。

    “准奏!便依辅机所言,此案后续处置,交由温嘉颖全权负责!”

    李世民的话音在两仪殿中落下,殿内瞬间陷入死寂,连檀香萦绕的气流都似凝固了几分。

    杜如晦垂在身侧的手悄然攥紧,青色官袍的袖口被指尖捏出褶皱。

    房玄龄则轻轻叹了口气,目光落在御案上那封摊开的密信上,眼底满是无奈。

    他们太清楚温禾的性子,也明白陛下这道旨意背后。

    就在二人还想斟酌措辞,做最后劝谏时,李世民突然转头看向仍跪在殿中的黄春,语气陡然加重,带着不容置疑的帝王威严。

    “黄春!你即刻返回百骑司,传朕口谕,命许敬宗率领营中余下全部百骑,即刻驰援城外荒村,听候温禾调遣,不得有误!”

    “臣遵旨!”

    黄春心中一震,虽不解为何要调动全部百骑,却不敢有半分迟疑,连忙叩首起身,黑色劲装的身影快步冲出殿外,连殿门处悬挂的珠帘都被带得簌簌作响。

    “这!”

    房玄龄和杜如晦猛地抬头,脸上的震惊再也掩饰不住。

    方才温禾的密信中明明写得清楚,赌坊已被彻底控制,幕后管事莫安山也已生擒,按常理,只需派数十人协助看管俘虏、安置被拐妇孺便足够。

    可陛下竟要将百骑营余下的一千余人尽数派去。

    这般兴师动众,哪里是为了一个小小的赌坊?

    杜如晦再也按捺不住,上前一步,声音带着几分急切的慌乱:“陛下!还需慎重啊!”

    崔氏乃天下世家之首,牵一发而动全身。

    李世民坐在龙椅上,神色淡然地睨了他一眼,语气平静却带着穿透人心的力量。

    “朕一直很慎重。”

    简单的六个字,却让杜如晦瞬间哑然。

    他望着御座上的皇帝,看着那双深邃眼眸中藏着的决断。

    杜如晦张了张嘴,还想再说些什么,可话到了嘴边,终究还是咽了回去。

    他知道,此刻的陛下,心意已决,再多的劝谏,也只会徒劳无功。

    最终,他只能在心里长长地叹了口气,躬身退回到队列中,脸上的忧虑愈发浓重。

    房玄龄看着他的模样,也轻轻摇了摇头。

    他与杜如晦共事多年,最是了解彼此的心思。

    他们并非偏袒崔氏,只是担忧此举会激化朝廷与世家的矛盾,动摇贞观初年好不容易稳定的局面。

    可陛下有陛下的考量,作为臣子,他们能做的,唯有遵旨,再暗中留意局势,尽可能为陛下拾遗补缺。

    李世民看着殿中沉默的臣子,目光扫过御案上的密信,指尖轻轻敲击着案面,心中已有了更深的盘算。

    清河崔氏之事,看似是一桩刑事案件引发的风波,实则是皇室与世家权力的又一次交锋。

    他要借温禾之手,看看这天下第一世家的底,也要让所有世家明白,李氏皇室才是大唐的主宰。

    而此时的长安城内,一道锦袍身影正骑着快马,从朱雀大街飞驰而过。

    马上青年头戴玉冠,虽衣衫有些凌乱,却难掩周身的贵气,他手中紧拽缰绳,马鞭不断抽打马臀,马蹄踏在青石板路上,溅起阵阵尘土。

    沿途巡逻的金吾卫看到马上之人,皆是面色一变,连上前拦阻的勇气都没有。

    青年一路疾驰,出了长安城门后,更是催马加鞭,朝着城外荒村的方向奔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