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请求 (第1/3页)
午后的阳光带着春日特有的慵懒,透过稀疏云层洒在大营村的田野上。
村北的土路被卡车碾出两道深深辙痕,李哲带着几分酒意从卡车副驾驶室跳下来。田间清新的冷空气,让他脑子清醒了几分。
虽说李哲买了轿车,可每次回村他依旧偏爱搭运菜卡车。
一来是卡车每天往返京城和廊方拉菜,顺路搭乘不用额外费油;二来他太清楚村里人好攀比的性子,开着锃亮的轿车回村,保准要被七大姑八大姨围着问东问西,那种扎眼的感觉让他浑身不自在。
刚站稳脚跟,李哲就望见自家蔬菜大棚周围聚拢着黑压压一群人。
自从月初他放出话,允许民兵和新招的工人合作种植大棚蔬菜,这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似的飞遍十里八乡。本村和邻村的农户们天天在大棚外围着,都盼着能跟着他学技术、种大棚。
起初李哲还耐着性子,亲自给来访者讲解种植大棚的风险、合作的规矩和签协议的细节。
可架不住人越来越多,同样的话重复几十遍后,他实在烦了,便琢磨着找人代劳。
最先想到的就是朱益民——他蔬菜种植经验丰富,也能服众,现在是四季青公司的核心成员。
然而,让他接待了几次,却总是出岔子,他这个脾气倔,遇到对眼的还能耐着性子讲,碰上那些光想占便宜不愿吃苦的,当场就梗着脖子呛人。他的想法是没错的,只是不够圆滑。
后来又试了几个工人,才算找到林小虎和周青禾这两个合适人选——林小虎脑子活络嘴巴甜,周青禾性子温和有耐心,再加上父亲老李从旁协助,三人轮值总算把接待的事理顺了。
看到人群朝自己涌过来,李哲下意识就想转身躲进大棚。
他刚从镇上谈事情回来,一身疲惫还没缓过来,实在没精力应付这群热情过头的乡亲。可脚步还没挪动,就听见人群里传来熟悉的招呼声:“李老弟,可算把你盼回来了!”
李哲抬头一看,人群中挤过来个穿蓝色工装的汉子,正是镇罐头厂的谢厂长。“谢厂长?您怎么来了?”
谢厂长脸上堆着憨厚笑容,搓着双手说:“特地来给您道谢的!”
李哲跟周围农户们简单打了招呼,示意林小虎先代为接待,便领着谢厂长往三号大棚走去。
刚掀开塑料门帘,就见父亲老李正蹲在桌边整理东西,看见儿子进来,立刻指着桌上物件说:“老二你看,这些都是谢厂长带来的礼,有罐头、鸡蛋,麦乳精和点心。”
“谢厂长您这就见外了。”李哲拉开塑料凳坐下,眼角瞥见桌上还放着个印着“奖”字的搪瓷脸盆。谢厂长连忙摆手:“李老板可别这么说,这些不是我送的,是厂里上百名工人的一点心意。”
“哦?这话怎么说?”李哲端起父亲递来的搪瓷缸子,温热的茶水滑过喉咙,驱散了不少酒意。
谢厂长脸上的笑容越发真挚:“您前阵子从我们厂收的两批罐头,一开始只付了定金,我们都以为尾款要拖到猴年马月。没想到前几天金老板直接去厂里结了全款,还说是您特意交代的。
这笔钱一到账,我们就给工人补发了好几个月的欠薪,大伙别提多高兴了,都吵着要来给您道谢呢!我们厂长怕人多叨扰您,就让我代表大伙送点东西过来。”
李哲闻言笑了笑:“这都是应该的,做生意讲究诚信为本,哪能拖欠货款。”
谢厂长却郑重起来:“对您来说是举手之劳,对我们厂可是救命钱啊!”他接过老李续满的茶水,吹了吹浮在表面的茶叶,喉结滚动着似有难言之隐。
沉默片刻,李哲主动开口:“你们厂打算什么时候复工?”
这句话像是解开了谢厂长的话匣子,他脸上的笑容瞬间垮下来,声音也低了八度:“难啊!我们派了不少销售人员出去跑渠道,要么嫌我们罐头贵,要么嫌品种少,跑断了腿也没谈成几笔生意。”
他顿了顿,手指紧张地抠着搪瓷缸子的边缘,“李老板,不瞒您说,我今儿个来是想问问,您能不能再从我们厂收一批罐头?”
李哲挑眉:“贵厂还有番茄罐头?”
谢厂长摇摇头:“番茄罐头早就卖完了。我们仓库里积压了不少猪肉罐头,品质都是实打实的好,价格方面……我们可以按低于成本价卖给您,您看成吗?”
这话让李哲有些诧异,他放下茶杯看着对方:“谢厂长,上次陈镇长在场的时候,他就提议过让您低于成本价出售,您当时不是担心工人有意见,怕他们不理解吗?”
谢厂长脸上露出苦涩神情:“您说的没错,当时确实怕工人闹情绪。但这次不一样了,我们派了二十多个骨干出去跑销售,回来后都建议降价促销。
厂里开了全体员工大会,吵了整整一下午,最后总算统一意见,同意低价出售回笼资金。”
“我们前两批已经收了两万八千多块的货,这笔钱还不够周转?”李哲有些不解。
谢厂长重重叹了口气,眼角的皱纹拧成了疙瘩:“我厂上百号工人,每个人都欠着将近半年的工资,还欠着原材料供应商的货款。
那笔钱刚到账,工人和债主就都闻着味来了,一分没剩全用来发工资还账了,现在厂里又空了。”
李哲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