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42章 标准化的重要性  我让高阳扶墙,高阳为我痴狂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442章 标准化的重要性 (第1/3页)

    有什么事,即使一直在烧钱,陈衍却始终坚持在做?

    这个问题一抛出来,李丽质、高阳、李泰这些对县衙事务了解不深的人,脸上都露出了些许迷茫。

    但杜构还能不清楚吗?他可是从陈衍上任之初就一路跟过来的元老。

    “修路!”

    杜构毫不犹豫道。

    “没错,就是修路!”陈衍肯定地点点头,接过话头,“我刚到渭南县的时候,县衙穷得叮当响。我做的第一件实事,就是改革了渭河上的渡船,把官渡统一管起来,这才让县衙有了稳定的进项。”

    “手里刚有点钱,我下的第一个命令,就是修路!”

    陈衍放缓了语速,强调道:“从码头开始,到我上任后的今天,修路的工程就从来没停过。”

    “不夸张地说,现在县衙每挣五文钱,就有一文钱花在了修路上。”

    “表面上看,修路只有支出,没有直接的收入。但它对渭南县发展的作用,是任何其他事情都无法替代的。”

    “我们县能这么快地繁荣起来,很大程度上,靠的就是我修的那些四通八达的路。”

    他打了个生动的比方:“这就像把一潭死水,挖出沟渠,和江河大海连起来。死水迟早会发臭,而活水却能滋养万物,自己也变得清澈而充满生机。”

    “我跟你们说这些,就是想让你们明白,路,是根基中的根基!”

    听到这里,众人都若有所思地点着头,似乎有了更深的理解。

    大家若有所悟地点点头,表示自己明白了。

    戴至德这时忽然举手:“陈先生,您此前说,“标准化”的道路,致使大秦运粮的速度远超他国。您所说的“标准化”我大致可以理解。”

    “那么,秦始皇后来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文字和车轨的宽度,这是不是也可以看作另一种形式的‘标准化’呢?”

    “问得非常好!”陈衍赞许地看了他一眼:“这正是接下来要讲的关键。”

    他拿起粉笔,转身在黑板上重重写下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