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42章 标准化的重要性  我让高阳扶墙,高阳为我痴狂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442章 标准化的重要性 (第2/3页)

“书同文,车同轨”几个大字。

    “没错,‘标准化’绝不仅仅体现在道路上,始皇帝的雄才大略,就在于他将‘标准’贯穿到了大秦的方方面面。”

    “你们想想,”陈衍环视众人,“如果六国各地的马车,车轮间距都不一样,那即便修了再宽阔平坦的‘驰道’,一辆楚国的马车跑到秦国的路上,会不会卡住?军队的调动、物资的运输,效率会不会大打折扣?”

    “六国运粮,车辆制式不同,道路宽窄不同,一辆赵国的粮车入了魏境,若车轴折断,便寻不到合适的零件更换,只能抛弃。”

    “而秦国的‘车同轨’,并非单纯指车轮间距,更是全国车辆零件、规格、尺寸的绝对统一。”

    “比如你们现在坐的凳子!”

    陈衍指了指前方李义府屁股下面的凳子,“它其实也是由不同的木材零部件组成,若其中一根凳脚折断,损坏,我立刻便能找来一根新的凳脚给他换上。”

    “因为我要求打造这些凳子的木工,大小、规格、尺度全部是一致的。”

    “标准化的作用,就是提升效率。”

    李丽质听到这里,眼睛一亮,恍然道:“我好像有点明白了!”

    “我记得从前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记载,说秦弩的箭簇,哪怕来自天南地北不同的作坊,也完全可以互换。”

    “在战场上如果有弩机损坏,工匠立刻就能拆解拼装,换上好的部件继续使用。”

    “不错。”陈衍满意道:“这同样是大秦可以统一六国的原因之一,因为他们连战争的许多方面都运用了标准化。”

    “而我想告诉你们的就是,大秦的统一不是偶然,而是来自国家各个方面都远超其他六国。”

    “所以,秦灭六国,非一人之功,乃制度之胜。商鞅所立之法,便是将整个秦国打造成了一台精密无比的战争机器,耕与战,皆是零件。”

    “包括后世所有的君王,其实都思考,如何在基于大秦上,打造出属于自己的,更精密的机器。”

    机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