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章 汉王  大明世家五百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17章 汉王 (第2/3页)

上戚继光、李成梁这样的将军,都要对张居正伏低做小一样。

    “朱高煦敢造反,是因为轻视陛下刚刚即位,且认为自己神勇无敌,又和诸位将军皆是亲近,能够以重利诱惑反叛朝廷,如今我率军前来,他必然会放弃利诱。

    但他因为轻视我,继而率军出击,试图击溃我军,以便振作士气,所以明日擂鼓,只要叛军一战不下,便士气大溃,届时只待朱高煦自己崩溃即可。

    他色厉胆薄,无谋无断,终成败绩也!”

    李显穆豁然站起,环视帐中众人,厉声道:“战场之上,刀剑无眼,高煦孽障,死不足惜,小卒杀汉逆人朱高煦者,赏白银万两,升三级,诸位有杀朱高煦者,进公侯、加食禄一千石。”

    轰!

    李显穆这一番话将整座大帐都震了一下,众人纷纷震惊于这般厚赏,也震惊于李显穆的狠辣,当初建文说不要杀燕王,现在李显穆却反其道而行之,就是要擒杀汉王!

    数遍大明朝廷,就算是皇帝也不会说这样的话,只有李显穆敢,怪不得皇帝会让李显穆一介文官来掌军,当真是没用错啊。

    李显穆自然知道众人心中繁杂的思绪,可他不在乎,这只不过是一个开始而已,等宣德十年,朱瞻基驾崩后,他就让天下宗亲都知道,仗着宗亲身份而免死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

    翌日。

    旌旗猎猎,战鼓如雷。

    乐安城下,朝廷大军列阵如铁,枪戟如林,在秋日惨白的阳光下泛着冷硬的光泽。

    当“杀汉王,赏万金”的呼声震动乐安上空时,乐安城中的朱高煦,脸色变得极其难看,他麾下众人也纷纷脸色大变。

    良久,朱高煦才咬着牙,恶狠狠道:“李显穆,敢尔!”

    但那股从听闻李显穆来之后,从心底窜出来的寒意,迅速遍及了四肢五脉,将他整个人都冻成了一块寒冰。

    “整军!”朱高煦豁然站起,厉声道:“孤要让李显穆知道,战争不是他一个书生能玩得转的,击溃朝廷大军,给他们一个教训看看。”

    朝廷中军。

    李显穆坐镇其中,随行而来的杨荣,瞧着旗帜整齐的大军,心中满是疑虑,“元辅,这一路行来,乐安城中,有许多反正人员,若是我们直接投信入城,甚至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汉王绝不可能是朝廷的军队,为何非要这样打上一场仗呢?

    兵者不详,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杨荣怎么也想不通,实在没忍住,在这里问了出来。

    汉王这次造反真的就是一场笑话,和当初燕王奉天靖难的规模完全不能比,汉王本身和朱棣的威望也完全没法比。

    但凡有点脑子都能看得出来,汉王成不了事。

    “因为这场仗不是打给汉王看的,而是打给京城以及大明十九省的那些官员看的。”

    李显穆的声音很平淡,却透着浓浓的杀机和寒意,“如果我连汉王都敢杀,我还有谁不敢杀呢?

    有些人就要考虑一下自己的脑袋,是不是能稳稳安在自己的脖子上。

    这是最后的警告!”

    杨荣闻言瞳孔顿时一缩,他强行压住心中的骇然,低声道:“下官明白了。”

    随着李显穆威势愈发重,就连杨荣这等早先的盟友,都渐渐不敢直视,今日李显穆这番话道出,让杨荣心中甚至产生了惊惧之意,充满了敬畏之心。

    ……

    “来了。”

    伴随着阵阵马蹄声,乐安城的城门大开,涌出滚滚洪流,朱高煦身披甲胄,一马当先,挥舞马槊,亲率精锐步骑出战。

    纵然是李显穆,也承认朱高煦真是个猛将,纵然距离靖难之役过去了二十多年,依旧勇猛无比。

    李显穆则平静的下令,“放箭!”

    朝廷军中令旗挥动,箭雨霎时腾空,密密麻麻的箭矢自大军后排飞起,如同灾年遮蔽天日的蝗虫,无数支箭矢,划破虚空,尾羽不住颤动之间,带起凄厉的风声呼啸,落入冲锋的叛军队列。

    立时,人仰马翻,血花四溅,冲锋的势头为之一滞,惨叫声瞬间压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