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碧蝗归来,玄蝗之谜 (第2/3页)
那番滴水不漏的话,神色未改,只淡淡一笑。
“回山潜修,”他道,目光仍落在前方几枝光秃的枯桠上,
“还是回去……避难?”
语气平平,却甚是直接,不带半分转圜。
肩头那只碧蝗,静默了片刻。
良久,才有一声轻叹,自它喉间逸出:
“施主慧眼。”
那声音比方才沉了几分,带着一缕说不出的郁气。
“玄蝗子乃上古凶名在外的大妖,神通深不可测。”
“虽被封于地底,气息仍盛,其座下妖虫,亦不在少数。”
“贫僧也不敢断言,此番灭蝗之事,会不会被它溯源而知。
“故此……须早归浮屠山,以避锋芒。”
话音渐低,终以一声淡淡的劝慰收束:
“此来,只为告知一声,施主,凡事小心。”
姜义闻言,心头微沉,却未显于色。
果真如此。
但他眉眼之间,仍带着几分从容。
天塌下来,总有人高些。
自家毕竟背靠后山。
山中那位,又与姜钧牵了几分气机。
真到万不得已,往山里一避,也算有个去处。
这念头不过一闪而过。
他仍望着前方,语气平稳,带一丝浅意的调笑:
“蝗大师既是旧识,想来对那玄蝗子,也颇有了解。”
“可否说来听听?我等也好,留个心眼。”
那碧蝗此来,显然早有准备。
它双翅轻振,薄如蝉翼,微微一颤,便有声音自心底荡开,语气沉远:
“玄蝗子,非寻常妖物,乃上古异种。”
“曾与一人,共论玄法,相知甚笃。”
“那人,便是亿万蝗虫口中,口诵不绝的金蝉子。”
姜义眉心未动,心底却泛起微波。
碧蝗语声悠悠,又续道:
“后来道左相逢,理路有别。”
“玄蝗子言,众生如草芥,食之可成大道。”
“金蝉子言,众生皆苦,渡之方得正果。”
“于是知己成仇,一战之后,玄蝗子与其部众皆被封于地底。”
“而金蝉子藉此功德,方才得了机缘,拜入我佛如来座下,成了佛前弟子。”
说到此处,风从檐隙穿过,院中一派清寂。
姜义目光微远,良久,才淡淡问道:
“若有机会,那玄蝗子真会来寻我等报复?”
碧蝗沉吟片刻,声音带了几分苦涩:
“玄蝗子此妖,睚眦必报。”
“金蝉子将其封印之后,曾立下大誓愿,若其肯悔,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可如今千年万年过去,它心不改,恨犹炽。”
“近来,闻金蝉子下凡渡劫,竟以自损元气为代价,强破封印一角。”
“放出亿万蝗虫,遍行天下,只为寻那转世之身,以报当年封印之仇。”
碧蝗声渐低,语气如铁:
“以它那脾性,若知这场劫被我等所阻,必不惜一切代价,前来报复。”
姜义至此,方才明白,那碧蝗急着回浮屠山的缘由。
心头微凛,面上却不动声色,只淡淡问道:
“那玄蝗子既出不得,他手下那些个大将,又是何等本事?”
“很强。”
碧蝗的声调,第一次带了几分真切的忌惮。
“若是全盛之时,你我这般道行,皆不及望其项背。”
“只是如今,它们同样被岁月侵蚀,气机多有衰败。至于到底如何……便难断言了。”
姜义听罢,心弦又紧了几分。
只是到了此处,问得再多,也无甚意义。
问得深了,不过是徒添烦心。
他便一转话头,语气又回到那种平平的闲谈:
“说来,家中有个孙儿,唤作姜锐。如今也在浮屠山,受禅师照看。”
“若大师回山后有缘遇上,还望多加关照。”
“施主放心。”
碧蝗应得干脆。
它那双碧玉般的薄翅微微一振,风声细若丝线,只留下一句:
“山高水长,后会有期。”
话音未落,身影已化作一缕青光,倏然没入天际。
姜义目送着那点光消散,院中风起,檐角的雪微微落下。
他又站了片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