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47章 反恐?  四合院,傻柱:我这辈子父母双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447章 反恐? (第1/3页)

    几天后的一个傍晚,老范再次不请自来,熟门熟路地进了何雨柱的书房。

    他这次没像往常一样急着开口,而是自己倒了杯茶,坐在沙发上,眉头拧着,似乎有什么难以决断的事情。

    何雨柱看完手里文件的最后一页,才抬眼看他:“又碰上什么难题了?看你这一脑门子官司。”

    老范放下茶杯,开了口:“柱子,上次你提的那个醒,关于国际局势可能影响国内安全的,我回去琢磨了很久。最近又出了纽约那档子事,上面确实更加重视了。开会讨论加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尤其是反恐这块。”

    他顿了顿,似乎在斟酌用词:“你知道,咱们在这方面的底子薄,基本上就是空白的。你之前在香江安保就搞得很好,尤其是专业装备和针对性训练,很厉害。国内常规部队的装备和思路,对付这种藏在暗处、不按常理出牌的威胁,有点使不上劲也跟不上趟。首长让我想想办法,尽快把这块短板补上。”

    何雨柱疑惑道:“这玩意归你管么?我怎么没听说过。再说了你想办法想到我这来了,不大对吧?”

    “以前不是,现在是,办法不想到你这想哪里去?”老范摊手,“你路子广,见识多,手地下人又能捣鼓出好东西,最重要的是,你总能想到前面去。我就想听听你的看法,如果要组建一支专门应对这种极端情况的快速反应力量,该从哪里入手?要最好的,不止是装备,包括选人、训练的思路。”

    何雨柱没有立刻回答,他在判断老范说这个话是上面的意思,还是他自己的意思,不过再一想,没啥区别,老范这个部门终究会涉及这个,于是他开了口。

    “老范,这种事,本质上是对上了一种全新的、极度不对称的战争。敌人没有前线,没有固定阵地,甚至没有明确的身份。他们追求的是最大的恐慌和破坏效应。”

    “对付这种威胁,靠人海战术没用。需要的是极致的精准、速度和一击必杀的能力。所以,你刚才说的没错,必须要最好的装备,最好的兵。”

    “具体说说。”老范目光灼灼,盯着何雨柱。

    “先说人。”何雨柱道,“兵源不能只从常规部队里挑。要扩大范围,从侦察兵、特种部队、甚至武警里的尖子里选。不光看军事技能,更要看重心理素质、临场判断、独立作战能力,还有在复杂环境下快速决策的胆魄。这些人,要能像手术刀一样,精准地切入混乱的中心,解决问题,而不是抡大锤。”

    老范若有所思地点头:“这是要新组建一支部队?重新选拔、重新定训练大纲?”

    “嗯,当然在武警里面单独设一个部门也可以,如果你想管在你们部门搞也可以。”

    “这个到时候再说,你继续。”老范道。

    何雨柱点头,继续道:“然后是装备。常规的大炮坦克用不上。需要的是单兵或小组使用的顶级装备。高精度狙击步枪,能在复杂环境下通讯的单兵电台,便携式侦察设备,还有突击步枪的瞄准镜、夜视仪、防弹护具,这些都要轻量化、高性能化。甚至是破门锤、爆破索、强光手电、战术手语和手势沟通装备这些细节,都要考虑到,做到极致。”

    老范张大嘴巴,这些东西比常规部队都先进,投入肯定很大,他有点不确定上面会批了。

    他深吸了一口气:“这笔开销可不小,而且很多装备不在以往的采购目录里,审批起来怕是”

    “所以需要你老范去争,去说明利害关系。”何雨柱打断他,“纽约的事就是最好的例子。这种力量建设,是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平时看着是花了钱,养着一支似乎‘无用’的精兵,但关键时刻,他们能避免的损失、挽回的局面,是多少钱都换不回来的。”

    老范重重地点了下头:“我明白,人选和训练思路,我回去就组织专家论证。装备这块,你先帮我琢磨个单子,哪些是急需的,哪些可以逐步配套,国内哪些厂子有潜力攻关,哪些可能暂时需要想想别的办法。”

    “你可以提一点,这支部队可不光是反恐,拉到前面去也是能打的。”

    “确实是这样。”老范点头道。

    “还有,你可别提我,我发现我怎么快被你推向前台了。”

    “不好么?”老范疑惑道。

    “你说呢,我是个商人啊,商人!!!我在四九城没事,我家老大和我手下那些人呢?”何雨柱没好气道。

    “好吧,我就是想着你你能多出点力。”

    “我看你是怕我死的不够快!”

    “这话就严重了,你可是我的救命恩人,再说了我退下来还想跟你们一起混呢。”

    “你可别,有一个老方我就够烦了,再加你,哼哼!”

    “这个你说了不算,嘿嘿!”

    何雨柱看着老范一脸“我就赖上你了”的表情,无奈地摇了摇头。

    他走到书柜旁,抽出一个看起来有些年头的硬壳笔记本,翻了几页,然后递给了老范。

    “这是我早年通过一些渠道了解的,关于国外一些特种单位装备和训练的思路,不是很全,你自己看看,做个参考。”何雨柱指了指笔记本,“里面提到的一些单兵装备概念,比如模块化武器系统、头盔显示装置、单兵战术电台和数据链整合,这些是未来精锐小队的发展方向。国内不是完全没有基础,但需要系统性地整合和提升。”

    老范如获至宝,双手接过笔记本,小心翼翼地翻看起来。

    里面并非详细的图纸,更多是概念描述、性能指标要求以及一些训练科目的设想,文字简练,但思路清晰超前。

    “好东西啊!”老范啧啧称奇,“光是这里面提到的‘单兵综合作战系统’的概念,就比我们现在想的要远得多。这东西”

    “看看就行,别说是我给的。要不是你管这一块,我可不会拿出来,不然还不得把我查个底掉?”何雨柱开玩笑道。

    “那不能。”老范道。

    “具体怎么落地,需要你们找相关研究所和厂家去论证、去攻关。”

    “明白,明白!”老范连连点头,把笔记本小心地收进自己的公文包里,“有你这个方向指引,就好办多了。我回去就找相关单位开会,先把框架搭起来。”

    “记住,选人是基础,训练是关键,装备是支撑。一步一步来,先把种子队伍建好,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战法训法,比盲目追求高大上的装备更重要。”何雨柱提醒道。

    “放心,这点我还是懂的。”老范拍了拍公文包,心满意足地站起身,“不打扰你了,我得赶紧回去消化消化,准备汇报材料。”

    “每次来都这样,你拿我这当什么了?”

    “我尽量少来,尽量少来!!!”老范讪笑朝门口走。

    “别急,让你准备的那个资金,你准备的怎样了,如果没法到位我就不等了。”

    “能到位,能到位,我回去就催。”老范忙道。

    “你自己看吧,反正这是个机会。”

    “我这就去催。”老范脚步加快。

    送走老范,觉得他这样不懂就问其实也挺好,总比那些不懂装懂的好。

    国家在快速发展,面对的安全挑战也日益复杂多元,组建这样一支精锐力量是必然趋势。

    他能做的,就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供一些来自“未来”的视角和启发。

    几天后,何雨柱接到了小满从集团总部打来的电话。她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兴奋。

    时间划到十一月,一日小满回家后,拉着何雨柱就进了书房。

    “柱子哥,第一阶段收割非常顺利。我们提前布局的空头头寸获利丰厚。同时,按照计划,我们通过分散的渠道,已经开始吸纳之前标记的那些欧洲和北美的优质资产,特别是几家在精细化工、高端轴承和光学玻璃领域有独特技术的中小型企业,收购谈判进展比预想的要快,价格也很有优势。”

    “资金流和合规方面没问题吧?”何雨柱问。

    “没问题,耀祖和耀宗那边配合得很好,都走的壳公司。陈胜回来后,在协调全球专利和标准事务的同时,也帮我把一些早年布下的金融暗线重新梳理了一遍,效率高了很多。不过,咱们这次动静不小,估计已经引起一些华尔街大鳄的注意了。”

    “意料之中。”何雨柱并不意外,“这么大的资金流动,想完全瞒过那些地头蛇是不可能的。不过还是要加小心,另外老范那边的自己到位没有?”

    “到位了,我说的那些公司基本上就用上了他们的资金,当然非常优质的我们自己也会投。”小满道。

    “嗯,第二阶段就要靠他们自己了,我们只负责第一阶段。”

    “这个我跟那边的对接人说了。”

    “他怎么回的。”

    “明面是没说什么,不过我能看出来他们的野心很大。”

    “总跟着我们他们永远没长进的,这个我会跟老范说。”

    “明白。”小满应道,“另外,根据你的判断,我们已经开始逐步减少在北美房地产和相关衍生金融产品上的投入,增加了对亚太地区,特别是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相关领域的投资比重。”

    “嗯,你把握就好。”何雨柱对小满的能力充分信任,“这段时间辛苦你了。”

    “谈不上辛苦,感觉又回到了当年在香江的时候。”小满笑了笑。

    之后,何耀祖从北美传回消息,针对高通的专利法律战已经在多个地区法院提起,虽然过程注定漫长,但初步的庭前交锋已经给高通带来了一定的舆论压力和潜在的授权客户疑虑。

    在3GPP会议上,由NeoComm牵头,联合了几家欧洲和亚洲的通信企业,成功将一项替代性的技术方案推进了讨论流程,虽然距离成为标准还很远,但打破了由北美支持的高通一家独大的局面。

    与此同时,白毅峰那边也传来讯息,前期布下的“钉子”,大部分都凭借出色的个人能力和精心准备的背景,顺利通过了初步审查,进入了目标机构的基层或外围。

    虽然距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