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六十六章 一封家书!掐断白隐里!骑兵一师的误判!  长津湖:从新兴里打到汉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三百六十六章 一封家书!掐断白隐里!骑兵一师的误判! (第1/3页)

    运输舰粗重的汽笛在江陵港上空拉响,一声又一声,撞在坍塌的炮台山崖壁上,压过海浪的喧嚣。

    码头上人影攒动,钢七总队最后一批疲惫的战士和新八军从补充营赶来的新锐,正鱼贯登上几艘缴获的美军运输舰船舷。

    港外锚地,巨舰的剪影在薄暮中缓缓移动。

    万里号航空母舰那庞大的身躯破开墨蓝色的海水,犁出一道宽阔的白色航迹。

    舰艏高耸,新近喷涂的八一军徽在夕阳最后一抹余晖下闪着暗红的光。

    它的侧后方,是被艰难拖拽出港、舰体上还带着巨大弹痕与焦黑灼烧印记的“无畏”号。

    这艘曾经不可一世的舰队旗舰,此刻已成了俘虏,沉默地跟随在胜利者身后,如同一个巨大的、移动的战利品,昭示着那场惊世海战的结局。

    更远处,还有几艘俘获的美军驱逐舰、护卫舰,围着那几艘装载着陆军弟兄的运输舰,缓缓调整着队形。

    与此同时,万里号舰岛指挥室内,灯火通明,各种仪表的微光在沉稳的金属色泽中闪烁。

    巨大的海图桌上摊开着朝鲜半岛东海岸的详细图纸。

    海军首长萧振华背着手,站在舷窗前,凝视着外面正在归位的舰队,舰长李宏波则专注地核对着航海数据。

    萧振华的五十式海军将官服是深藏青呢料,裁剪笔挺。

    金色的绶带斜过胸前,袖口绣着精致舵轮与锚链图案的军衔标志。

    李宏波的舰长制服则更为干练,没有绶带,但同样一丝不苟,海蓝色的军帽端正地放在海图桌一角。

    “报告!伍总队长、刘政委到!”

    门口执勤的中国海军战士声音洪亮地通报。

    萧振华和李宏波闻言,同时转过身。

    通向舰桥的厚重钢制水密门被从外面推开,一股带着海腥味的凉风灌入。

    门口通道上,景象令人心头一震。

    两排笔挺的新中国海军战士,穿着崭新的水兵服。

    深蓝色的呢料上装,宽大的方形披肩领,醒目的白色镶边,领口系着象征万里海疆的黑色飘带,胸前是鲜明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海军”长方胸章。

    下身是同色直筒长裤,脚上是擦得锃亮的黑色皮鞋。

    他们戴着无檐的藏青色水兵帽,帽檐上方那道醒目的白色“中国人民志愿军海军”字样和金色的铁锚帽徽,在顶灯下熠熠生辉。

    每一个战士都站得如同钉在甲板上的钢钉,年轻的面庞被海风和战斗磨砺出坚毅的棱角,眼神明亮如星辰。

    他们充满了昂扬的斗志,还有对眼前这位传奇指挥官的由衷崇敬。

    当伍万里和刘汉青的身影出现在门口时,两排中国海军战士同时“唰”地一声抬起右臂敬礼。

    他们动作整齐划一,手臂绷得笔直,视线灼热地聚焦在来人身上。

    那肃穆的姿态,那瞬间凝聚的精气神,仿佛一股无形的、饱含力量的气流,充盈了整个通道。

    伍万里身上的军装还带着江陵城外炮台山恶战的尘土与硝烟浸染的痕迹。

    洗得发白的黄绿色志愿军棉布军装肘部磨得发亮,打着不太显眼的补丁,与周围水兵簇新的深蓝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迎着战士们灼热的目光,他利落地抬手还礼,动作标准而有力。

    跟在后面的刘汉青,表情略显复杂,也迅速跟着抬手敬礼。

    伍万里放下手,没有多余的言语,只是目光扫过每一张年轻而坚毅的面孔,微微颔首。

    随即,他便带着刘汉青,在战士们无声的注目礼中,大步穿过这条由崇敬和力量构成的通道,走进了灯火通明的指挥室。

    “万里同志!汉青同志!”

    萧振华朗声笑着迎了上来,热情地伸出双手,脸上洋溢着不加掩饰的欣赏与激动,

    “可算把你们盼来了!这一路登舰,看到咱们这……这支新舰队的气势了吧?”

    他一时竟找不到最贴切的词来形容这支由缴获舰艇组成的奇特力量,只能用“新”字代替,语气里充满了感慨。

    李宏波舰长也紧跟几步,抬手敬礼,声音洪亮:“伍总队长!刘政委!欢迎登舰!”

    “萧首长!李舰长!

    舰队气势宏大,同志们士气高昂,这都是海军同志们日夜奋战的结果。”

    伍万里抬手回礼说着,脸上是坚毅但平和的表情,没有一丝得意。

    “不敢当,不敢当!

    江陵这一仗,惊天动地啊!

    伍万里同志,刘汉青同志,我说句掏心窝子的话。

    没有你们在岸上豁出命去夺下炮台山,没有你们精准的指挥和钢七总队、新八军兄弟们的浴血奋战……

    我们海军别说全歼美国第七舰队,就是靠近江陵港都难如登天!

    成建制全歼美国一个番号舰队,俘虏其旗舰航母和主力战列舰!

    自海军诞生那天起,我们想都不敢想!”

    李宏波也激动地补充道:“萧首长说得对!

    这战绩,放眼看世界,打到今天,也只有我们新中国海军做到了!

    太平洋战争,小日本偷袭珍珠港是狠,可也只是重创了太平洋舰队,美国人缓过气照样打回来。

    战后的苏联,暂时也……也未必有这种和美国舰队海上决死的机会。

    我们,这是头一份!

    能参与这一仗,是我李宏波这辈子最大的光荣!”

    伍万里却微微摇头,语气依旧沉稳,没有丝毫居功的意味:“二位过誉了。

    江陵的胜利,绝非一人之功,更不是光靠陆军或者海军单独能完成的。

    这是真正意义上的三军用命!

    炮台山上,我们控制岸炮的每一个炮位,都洒满了钢七总队和后勤五团烈士的鲜血。

    港区防线,是新八军、朝九军的战士们顶着敌人的炮火撕开了口子。

    海空激战,是王伟他们豁出性命争夺那一点点宝贵的制空时间。

    是海军将士们驾驶着万里号和一艘艘护卫舰,迎着美军的炮火冲锋、拦截!

    没有全体指战员同仇敌忾,没有后方千万人民的支持,没有党中央、志司首长的果断决策,我们打不下江陵,更不可能站在这里。

    胜利属于中国人民志愿军全体将士!属于支援我们的人民!”

    刘汉青站在伍万里侧后方,轻轻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脸上带着真诚的笑容,接过了话头:“万里说得对,不过他还是太谦虚了。

    萧首长,李舰长,你们这样夸奖万里还受得起,但我刘汉青实在是愧不敢当。

    江陵战役的具体军事指挥,从闪击港区的决心,到控制炮台山的部署,再到配合海军封锁港口的关键节点,全都是万里同志深思熟虑、独断乾坤。

    我作为政委,做的是战场鼓动、后勤保障和思想工作这些份内事。

    指挥艺术的光芒,在万里同志身上闪耀。

    我,充其量是沾了他的光,跟着他经历了一场必将载入军事教科书的伟大胜利。”

    萧振华和李宏波对视一眼纷纷点头,显然是对二人居功不自傲而感到佩服。

    然后几人互相寒暄聊着登陆加平的准备和敌情,话题不可避免地又落到了那艘最大的战利品上。

    萧振华指了指窗外那个无畏号航空母舰的庞然巨影,语气轻松了些:“对了,万里,汉青,这大家伙,咱们该给它取个响当当的新名字了。

    报给中央的电报里也好有个正式称谓。

    总不能一直‘无畏号’‘无畏号’地叫着,毕竟是人家美国佬的名字,我不喜欢。”

    李宏波立刻来了精神,眼中闪着光:“萧首长说的是!

    这可是咱们全歼美国第七舰队、活捉他们旗舰的象征!

    意义太大!

    标标准准代表了我们国家、我们民族开始复兴迈开大步的标志!

    不如……叫复兴号怎么样?

    既响亮,意思也好!”

    刘汉青闻言,略作思索,脸上露出庄重的神色:“复兴寓意很好,象征意义也强,不过……

    我们这场战争,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用血肉之躯铸就了今日的胜利。

    这艘航母,是他们用命换来的战旗。

    叫志愿军号,如何?

    朴实,厚重,让每一个登上它的人,都记得这场战争是谁在打,为了谁而打,又是用什么样的牺牲赢下来的。”

    一时间,指挥室里安静下来。

    “复兴”,“志愿军”,两个名字都承载着沉甸甸的分量。

    萧振华和李宏波的目光都投向了伍万里,等待他的意见。

    伍万里没有立刻说话,而是走到巨大的舷窗边,目光投向外面墨蓝的深海,又投向灯火点点的运输舰。

    舰影幢幢间,他似乎能看到那些拥挤在甲板上、即将投入下一场恶战的陆军兄弟们的身影,那些年轻的、沾满泥土和硝烟的脸庞。

    他的视线掠过江陵港朦胧的轮廓,仿佛穿透了时间和空间,看到了更远的地方。

    那大后方日夜轰鸣的工厂,田野里辛勤劳作的农民,节衣缩食捐款捐物的大爷大妈,还有无数默默期盼胜利归人的眼睛。

    半晌,他转过身,脸上的线条在指挥室的灯光下显得无比清晰和坚定,声音沉稳而清晰地响起:

    “复兴是目标,志愿军是前线基石。

    但真正托起这一切的,是人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