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六章 一封家书!掐断白隐里!骑兵一师的误判! (第2/3页)
是千千万万普通的人民。
他们在后方流汗生产,他们送儿送郎上战场,他们承受着战争带来的一切困苦。
没有他们勒紧裤腰带的支援,没有他们心底最朴素的爱国热情和牺牲精神,志愿军无法在冰天雪地里坚持,我们也不可能在江陵创造奇迹。
战争,是军队在打,但真正决定胜负的力量,在人民之中。
这艘船,是中国人民的力量凝结成的铁拳。
所以,我觉得就叫它人民号吧。”
“人民号……”
这三个字,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指挥室里每个人的心中激起了巨大的涟漪和回响。
“人民号!”
萧振华猛地一拍大腿,眼中骤然爆发出强烈的光彩,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好!好一个人民号!
万里同志,你这名字取得……绝了!
这不仅仅是一艘船的名字,这是立国之本,胜利之源啊!”
他用力地点着头,看向伍万里的眼神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敬意和赞赏,
“身怀如此惊天动地的大功,却能清醒如斯,始终不忘根本,把最高的荣耀归于人民……怪不得!
怪不得汉青的父亲那么高的眼界,也愿意放下架子,主动提出要收你作学生!
果然是真正的军中翘楚,是深植于人民的英雄!”
萧振华的感慨发自肺腑,语气中带着钦佩和理所当然的认同。
“刘汉青的父亲要收伍万里作为学生?”
这句话如同两道惊雷,毫无征兆地劈在指挥室里,瞬间改变了空气的流向。
李宏波舰长脸上的兴奋和赞许还凝固着,眼中却已迅速被巨大的茫然和困惑占据。
他看看激动不已的萧首长,又看看骤然间如同被施了定身法般的刘汉青,最后目光落在依旧沉稳、但眼神深处也掠过一丝愕然的伍万里脸上,脑子一时完全转不过弯来。
李宏波下意识地张了张嘴,又立刻紧紧闭上,感觉自己好像无意中闯进了一个他完全无法理解的格局里。
而刘汉青在听到萧首长话的瞬间,心中顿时一震。
在他看来,父亲那个对人对己都要求近乎严苛、眼界高得令人望而生畏的父亲,那个轻易不会对谁表露欣赏、更遑论主动提出收为学生的父亲……
可是现在竟然……认可了万里?
而且是“收为学生”!
这突如其来的消息所蕴含的深层意义和巨大的分量,如同汹涌的潮水瞬间淹没了刘汉青。
这可是天下第一大文豪,豪迈派诗人的当代代表,无数文人学子都佩服有加。
并且还不是那种只会腐儒之学的旧文人,而是自成一大家的新文化领军人物。
刘汉青深吸一口气,充满了巨大的惊喜和一种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释然与骄傲道:
“万…万里!你听到了吗?
萧首长说我父亲他……他愿意收你做学生了!”
他几乎是冲口而出,一步跨到伍万里面前,双手激动地抓住了伍万里的胳膊,脸上是毫不掩饰的狂喜,眼睛亮得惊人,
“这……这太好了!真是太好了!
那我们战后岂不是还能待在一起?!
还能一起学习!一起工作!
一起为咱们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
他语速很快,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激动和憧憬,仿佛看到了未来并肩奋斗的道路在眼前豁然开朗。
伍万里脸上的平静终于被彻底打破,心中已是巨浪滔天!
收为学生的背后,代表的是那位老人深沉的期许,是对他伍万里的肯定,更是一份最好的成长机会!
毕竟真当孔捷那样大字不识一箩筐的猛将在战后作用是不够大的。
但是有了这位好老师的指导,想必将来搞原子弹和导弹甚至是学习并推广机械化信息化作战这些需要高度文化水平的事业都能去奋斗了吧?
这几乎等同于在他面前开启了一扇全新世界的大门,一个他作为白丁战后没资格参与的科技文化发展之路。
巨大的震惊如同冰冷的潮水瞬间淹没了心脏,让他几乎窒息。
他感受到刘汉青抓着自己胳膊的力量,那力量传递着兄弟发自内心的狂喜和毫无保留的祝福。
伍万里的心脏在胸腔里猛烈地撞击着,他强迫自己深深吸了一口带着机油和海水咸腥的空气,努力压下心头的惊涛骇浪。
他反手用力地回握了一下刘汉青的手,传递着一种无声的激动和感激。
伍万里极力维持着外表的镇定,但眼底深处那无法掩饰的震惊与骤然亮起的光芒,如同被投入火种瞬间点燃道:
“汉青,替我感谢你父亲,让我一个白丁日后也能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机会!”
看着这激动人心的一幕,萧振华脸上露出了欣慰而了然的笑容。
他轻轻咳嗽了一声,打破了这充满巨大惊喜和无限可能的氛围,语气变得轻松而带着一丝长辈的关切:
“是啊,万里同志。
这件事,意义重大。
没文化的白丁与被知识和红色思想武装的战士是不一样的。”
说着,萧振华转身走向海图桌旁一个上了锁的小型文件柜,用钥匙打开,从里面取出一封没有贴邮票、只用牛皮纸信封封好的信,信口处盖着一个清晰的红印。
他拿着信,没有直接递给伍万里,而是走到了刘汉青面前,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汉青啊,这是你父亲托人转交给我的,让我务必亲手交给你。
喏,拿着吧。”
萧振华把那封分量不轻的信,轻轻放到了刘汉青依旧激动得有些发颤的手上。
牛皮纸信封入手微沉。
刘汉青的身体再次明显地一震,如同被灼烫了一下。
他低头看着信封上那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苍劲有力又带着独特气韵的字迹——那正是他父亲的亲笔!
一瞬间,所有的声音仿佛都远去了,指挥室里仪表微弱的嗡鸣、窗外海浪拍打舰体的声响,都消失在耳际。
他的指尖触碰到信封那略显粗糙的质感,一种难以言喻的暖流和酸楚猛地冲上鼻腔,眼眶瞬间就红了。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啊!
刘汉青几乎是颤抖着撕开封口,抽出里面几张薄薄的信纸。
展开信纸,映入眼帘的字体,并非常见的工整楷书,而是挥洒自如、筋骨嶙峋、带着雷霆万钧般气势却又收放有度的独特书法!
字如其人,扑面而来的就是一种磅礴大气的精神力量。
信的内容清晰展现在眼前:
江陵大捷之报,已悉。
你与伍万里同志并肩,指挥若定,率钢七总队、新八军及朝九军诸将士,浴血奋战,克炮台山,歼美第七舰队于港内,俘其旗舰,复围歼美二师主力,俘其师长。
此役之意义,非唯歼敌之众,缴获之丰,更在于破敌海空之凶焰,扬我国威军威于寰宇!
你自幼立志报国,今朝终以铁血功勋践行,不负家训,不负组织多年之培养。
我儿,真男儿也!
然战场凶险,枪炮无眼。
你妻自闻捷报,喜极而泣,然夜深人静,常倚门而望,忧思你之安危,辗转反侧,泪湿衾枕。
家国天下,忠孝难全。
你以身许国,即为大孝。
惟盼我儿谨慎持身,善自珍重,勿负亲人之牵念。
你信中屡言及战友伍万里同志。
观其江陵一战,其谋,洞烛机先,其勇,气贯长虹。
其志,坚如磐石,其功,可震天下。
尤为难得者,功高而不自矜,名重而不改本色,心系兵士,根植于民。
此真祖国之栋梁,未来可期之才!
你与之共事,并肩作战,实乃大幸。
当深知,革命路上,志同道合、肝胆相照之战友,尤为可贵,甚于兄弟。
你当以诚相待,虚心学习其长,同心同德,共赴时艰。
此情此谊,经战火淬炼,当历久弥坚,可为一生之挚友、同志与依靠。
当前,朝鲜战事未靖,美帝亡我之心不死。
望我儿与伍万里同志及诸战友,戒骄戒躁,紧密团结,灵活机动,再立新功。
务必牢记:一切力量之源泉,在于人民。
一切胜利之根本,在于为人民而战。
个人之荣辱得失,置于人民利益之前,轻如鸿毛。
唯有将个人融入历史洪流,将生命奉献于人民解放之壮丽事业,方得永生。
望我儿在前线,奋勇杀敌,再创辉煌!
这封家书,笔走龙蛇,气势磅礴。
起笔是家事,絮絮叨叨地提及妻子淑兰的日夜悬心。
字里行间流淌着一个父亲对远在烽火前线的儿子的无尽牵挂和期许。
这份温情,瞬间击中了刘汉青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
接着,笔锋陡转,那份寻常父亲的温情被一种宏大而炽热的革命激情所取代。
信中高度评价了江陵战役的历史意义,字字铿锵,充满了老一辈对胜利的由衷喜悦和对浴血将士的崇高敬意。
对伍万里的赞誉更是毫不吝啬,将“栋梁”这样的重量级词汇都用上了,其欣赏与期许之情溢于纸上。
最核心的,是那深刻的教诲与嘱托:“一切力量之源泉,在于人民。一切胜利之根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