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 饭店改造升级之二 (第1/3页)
在座考生今科确定能中的,有二苏、二林、程颢和郑雍六人,程颐、刘几和欧阳发则注定落榜,其余考生吴铭并不认识,就算全军覆没,也是三十六中六,六分之一的及第率,高得可怕!
相较之下,宋代历届科举的参考人数基本都超过十万,嘉祐元年的这场解试尤其盛大,全国考生超过二十万,最终取士不过388人,及第率仅有千分之二。
若再受朝廷之邀,由他操持今科的琼林宴……
今后的吴记川饭恐将成为考生必拜的“码头”!
孔庙都没他灵!
当然,现在考虑这些为时尚早,眼下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收下饭钱,送走一众考生,李二郎收拾桌椅杯盘,谢清欢用多余的食材烹制员工餐。
吴记备料一向宁多勿少,不仅食材有多余的,卤味也剩下不少。
吃过午饭,得知喻家木作距此地有些路程,便让李二郎去雇辆驴车,吴铭将剩下的卤菜打包装盒,待会儿给喻作头送去,虽然不值什么钱,总好过两手空空。
“师父,弟子可否同去?”
谢清欢眼巴巴地看着师父。
吴铭不答反问:“上回教你的牡丹花会雕了么?”
“会是会了,但还不够熟练……”
“你也知道不够熟练?哪儿也不准去,在家雕萝卜!我和二郎去去便回。”
吴铭拎着食盒,同二郎乘上驴车,直奔永济坊喻家木作。
……
吴掌柜只管提需求,喻言要考虑的事就多了。
那日在吴记川饭,吴掌柜指着那张草图侃侃而谈时,喻言已在脑海快速过了遍现有的车舆形制。
本朝的车舆不下百种,市井坊间最常见的有平头车、串车、厢车、太平车、江州车等,显然俱不满足吴掌柜所需。
倒是军队里有一种用于攻城的木牛车,以坚木厚板为平屋,裹以生牛革,下施四车轮,外形和吴掌柜所绘草图相近,然构造和功能差之千里。
照搬显然行不通,必须在现有车舆形制的基础上大刀阔斧地改造。
喻言应下这份差事的当下其实并无十足把握。
吴掌柜提出的众多需求,诸如车内要有容纳食材、餐具的箱柜;要有可供操作的台面;要能悬挂布招等等,这些尚不是最棘手的部分。
真正的难点在于“可推行”。
按吴掌柜的意思,这辆餐车最好可用人力驱动。
喻言回来仔细琢磨了下,也和苏颂商讨过,两人一致认为这个想法不切实际。
餐车上本就要搭载许多木构件,加之食材、餐具等器物,其沉重可想而知,人力就算能推动,也必定吃力至极,非驭使牲畜不可。
幸而吴掌柜并不囿于己见,无论造出什么样的车,只要能满足他的主要需求即可。
喻言和苏颂遂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两套法式,待吴掌柜择定一套,便可立即开造。
说起来,苏大官人对此事格外上心,不仅三天两头来寻他商讨,今日也早早来到作坊,远比吴掌柜来得早。
寻常的食客和饭店掌柜之间至于做到这种程度么?
喻言不禁怀疑苏大官人和吴掌柜的交情匪浅。
他显然想多了。
苏颂对吴掌柜卓绝的厨艺和自号“无名氏”的谦虚低调十分敬佩,但也仅此而已,真谈不上什么交情,他之所以热衷此道,纯粹是因为这“餐车”足够新奇有趣。
他素来喜好探究事物之理,制作此等稀奇古怪的造物,他哪能置身事外?
苏、喻二人闲聊之际,吴铭和李二郎随门房步入院中。
“吴掌柜!”
“苏大官人!喻作头!”
见礼罢,苏颂的目光立时落到吴掌柜手中的食盒上:“这是……”
吴铭将食盒置于案几上,揭开盖子:“木作不易,吴某别无所长,只备得一些卤味,或可稍解疲乏。”
解乏倒未必,解馋是一定的。
盖子一揭,苏、喻二人便忍不住吞咽唾沫,忙不迭拈起盒中美味送入口中,这滋味,直教人陶醉不已。
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