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31 干炒牛河  我的饭馆通北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131 干炒牛河 (第2/3页)

    “吃得下!”王蘅挺直腰板,信誓旦旦。

    拗不过女儿的恳求,王安石只得往她的小碗里拨入少许宽面,自己却盛了满满一碗。

    一箸入口,柔韧爽滑的面条旋即包裹舌尖,夹着浓郁酱香直冲喉头。

    一口咬下,那韧劲方才显出来,每一根都饱吸酱汁却毫不软烂,竟在齿颊间微微回弹!

    不对!

    这宽“面”滑软弹牙,绝非寻常麦粉的质地,却带来截然不同的口感妙趣!

    大口快嚼,嫩滑的牛肉片裹着热汁迸出,脂香四溢,脆生生的豆芽应声断裂,伴着葱香在舌尖漫开,瞬间解了酱汁的浓腻。诸般滋味在舌尖交织,再配上这口感独特的宽面,当真一绝!

    店堂里出奇的安静,唯余碗筷的碰撞声和呲溜的嗦粉声。

    待最后一夹宽面落到碗中,苏轼这才指着碗里问李二郎:“这是何物?形貌口感皆非寻常面食……”

    李二郎早得了吴掌柜的指示,从容作答,“此乃小店秘制,唤作河粉。”

    “河粉?”

    王安石闻言抬头,露出几分恍然之色:“原是粉条,怪不得……”

    他昔日巡按州县,尝过乡间土法制的绿豆粉,韧则韧矣,却难免粗糙涩滞,远不及此粉万一!

    又想起吴记川饭的各种酱料亦是秘制,可见吴掌柜不仅精于烹饪,更独具匠心,不囿于旧章陈法,力图求新求变,实在难能可贵!

    烹小鲜尚须求新求变,何况治国乎?

    反观今日庙堂,三冗之弊积久,国帑空耗,入不敷出。然则朝野上下,因循守旧者众,只知墨守祖制,犹如庖厨困于陈规,日日重复寡淡旧味,不思变通,安得不乏?

    一念及此,王安石立时陷入深深的思虑中。

    王蘅没有爹爹那般宽广的家国胸怀,只专注于眼前的美味。

    滑溜溜的河粉裹着酱汁入口,让她的小脑袋不住轻点。

    真香啊!

    她甚至觉得,这个腰带面比适才的圈圈面还要更香三分!

    三两口将碗中宽粉吸了个干净,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