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好戏开锣 (第1/3页)
三人轻装上路,各自带上足够的钱和一葫芦水,除此之外,别无他物。
李二郎是此间常客,引着二人熟门熟路地抵达一处气派非凡的所在,但见前方人头攒动,喧声如潮,一座巨大的戏棚赫然矗立!
在外面只能看到高架的棚顶,其上覆以厚密苇席遮阳避雨,四周则以手腕粗细的圆木紧密围成一人高的栅栏,仅留一大一小两处入口供人进出。
这便是保康门瓦子里最大的勾栏八仙棚了。
棚檐之下、门前柱梁,乃至棚壁四周,到处悬挂张贴着各色招子:大字旗牌猎猎作响、金字纸榜醒目张贴、丈余长的锦缎帐额随风微漾,更有绘着威武力士或猛兽图案的巨幅靠背高悬其间。
其实就是各种形式的宣传广告,上面写有演出的节目单、时间以及主要艺人的名号。
接下来的演出节目正是十日一度的角抵擂台赛,“王秀英”三个字占据相当大的篇幅,显然便是今日的擂主了。
此时此刻,大门处早已被等候鸣鼓开场的看客堵得水泄不通。
“吴掌柜!”
一声熟悉的呼喊穿透喧嚣传来。
循声望去,韩春春与赛关索在小门处奋力挥手。
三人当即挤靠过去。
韩春春急吼吼道:“快快快!再慢些好地界都喂狗了!”
吴铭瞥了眼紧闭的棚门和门前涌动的人潮,讶异道:“时辰未到,快些慢些又有何妨?”
“大门自是进不了,我和赛三姐是角抵社的在册社员,跟着我俩,可从小门提前进场。”
吴铭恍然。
怪不得这处小门前无人等候,原以为是“员工通道”,敢情还是“会员通道”!
角抵社他当然知道,在本朝众多的民间会社中算是规模较大的了。
“社”之起源可追溯至先秦时期,最初是祭祀祖先的场所和组织,主要因氏族血缘关系而组合。
而“社会”一词,则始于晋。直至隋唐末期,才逐渐兴起了宗教、商业、文学等类别的会社,但数量较少,性质和活动内容较单一。
入宋后,“并社为会”,以志趣相投而结社的现象已遍布存在于各个阶层,类别同样百花齐放。
其中规模最大也最出名的会社当属圆社,也称齐云社,《水浒传》里的大反派高俅高太尉便是圆社的社员,别的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