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8章 神策冠绝凌烟阁,一字并肩证其名 (第2/3页)
,竟真有一人,能如此待他!能如此毫无保留地信他、重他、将他的一切付出与功绩看在眼中,记在心里,并在这天下之巅,昭告寰宇!
知遇之恩,信任之重,莫过于此!
既以国士待我,必以国士报之!
能得遇如此君主,此生......还有何憾?!
追随这样的君主——纵然他不是九五之尊,只是一个有能之人......试问,又有何不可?!
他上前一步,走出武将班列,来到丹墀之下,面对御座,深深一揖,清朗的声音瞬间压下了殿中的所有窃窃私语:
“陛下!”
“臣,惶恐!”
贾玌直起身,目光坦然迎向庆帝,语气诚恳至极:
“陛下之言,臣万死不敢受!陛下乃天纵之圣主,天命所归。臣所做一切,不过是谨遵陛下旨意,执行陛下战略,仰仗陛下天威而已!”
“若无陛下信重,授予权柄,臣纵有微末之能,亦无所施;若无陛下于庙堂之上运筹帷幄,稳定大局,臣于边疆亦难建功;若无我大庆百万将士用命,文武百官同心,焉有今日之盛世?”
他再次躬身,言辞恳切:
“收服漠北,是陛下决策英明;平定辽东,是三军将士效死;东征倭寇,是国恨家仇使然,上下同欲!《大庆会典》乃陛下与诸位大人心血结晶,奴儿干归心,更是陛下仁德感化所致!”
“臣,不过是一介执行之吏,一把陛下手中的刀剑而已。恰逢其会,偶立微功,实不敢贪天之功为己有!”
“今日万国来朝,共尊陛下为‘天可汗’,此乃陛下文治武功,德化四海所致,实至名归!与臣,并无太大干系。恳请陛下,勿再折煞微臣!”
贾玌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既全了皇帝的知人善任之名,又捧了文武百官和三军将士,将自己彻彻底底地从那“半壁江山”的功劳中摘了出来,姿态放得极低。
然而,他越是如此谦逊,在那万千功劳的映衬下,便越是显得光芒万丈,令人心折。
满殿文武,包括那些原本心中略有微词的人,此刻也不得不暗自叹服:
此等胸襟气度,此等不居功、不自矜的清醒自知,纵览史册,能有几人?
真真是“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更兼有古之贤臣“功成不必在我”的浩然之气!
观其言行,几如范文正公在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般想着,文武百官更是汗颜!
于在座众人而言,贾天戈......已是完人矣!
......
庆帝看着台下言辞恳切、态度恭谨的贾玌,眼中闪过一丝极其复杂的笑意,有欣慰,有无奈,更有一种"朕就知道你会这么说"的了然。
他没有立刻坐下,而是负手而立,目光悠远,仿佛穿透了时空。
"朕常读史书,深知唐太宗文皇帝之能。其为天策上将时,开府建衙,文武兼资,更能亲冒矢石,驰骋沙场,实乃千古罕有的马上帝王。"
他的目光缓缓扫过群臣,最后定格在贾玌身上,语气中带着几分自嘲,却又透着帝王特有的自信:
"朕,不通武事,不擅弓马,若论亲临战阵、斩将夺旗,朕远不及太宗万一!"
殿内一片寂静,所有人都屏息凝神,不知皇帝此言何意。
"然,"庆帝的声音陡然一转,变得铿锵有力,"朕有一事,自信不输于太宗皇帝。"
"太宗有秦王府十八学士、天策府众将辅佐,方能成就大业。而朕......"
他目光灼灼,直指贾玌:"有朕的神策大将军!"
"贾卿,"庆帝的声音中充满毫不掩饰的赞赏,"你当初受封神策大将军时,朕便说过,望你为朕执掌兵锋,安定天下。如今看来,你不仅做到了,更远超朕之期许!"
贾玌正要开口,庆帝却抬手制止了他,继续说道:"今日,朕既受'天可汗'之尊,当效仿古之贤君,酬功报德。"
他的声音陡然提高,如同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