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8章 神策冠绝凌烟阁,一字并肩证其名 (第3/3页)
铁交鸣:"贾玌听旨!"
"朕特晋你为——'神策上将',赐金印紫绶,位同三公,赞拜不名!见朕不趋,诏书不名!"
“哗......!”
"神策上将"四字一出,满朝哗然!
又是赏赐......
陛下你又要做什么?!
无数大臣在心中惊呼,面面相觑,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难以置信的震撼。
神策上将?
这可是与唐太宗皇帝当年的"天策上将"相呼应的封号啊!
以此尊号加诸辽王之身,其功其勋,岂止冠绝当朝......直欲凌驾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上啊!
大臣下意识地攥紧了手中的笏板,心头剧震。
他们比谁都清楚这个封号的分量——非人臣所能承受之重!
庆帝凝视着贾玌,声音深沉:"此非寻常加官进爵。'神策上将'之位,乃朕特为你而设。望你永为朕之神兵利刃,永为大庆之镇国柱石!"
文武百官面面相觑,最终齐声喝道:"陛下圣明!恭贺神策上将!"
万国来使见状,岂敢怠慢,当即纷纷起身离席,以各国礼节向着御座和贾玌的方向深深拜下,异口同声地高呼:
“臣等恭贺天可汗!恭贺神策上将!”
各种腔调的汉语汇成一道洪流,虽不如百官整齐划一,却更显万国来朝、四海宾服的盛大气象。
在这一片朝贺声中,贾玌终是深深一揖:
"臣,贾玌,领旨谢恩。必当竭尽驽钝,辅佐陛下,永固江山!"
此刻的贾玌,身为辽王,又获封神策上将,地位之尊崇,权势之显赫,已近乎与皇帝并肩。
满朝文武心中明白,从今日起,这位年轻的亲王,已成为大庆朝真正意义上的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
而更让群臣心神激荡、乃至感到一丝恍惚的是——
一个原本只存在于市井演义、话本小说中的词,竟无比清晰地浮现在每个人脑海:
一字并肩王!
虽然历朝历代典制中从未真正设置过这样一个骇人听闻的王爵,但此刻,贾玌身披的无上荣光与权柄,分明就是对这五个字最真实的诠释!
他是以“辽”为封号的一字亲王,尊贵无比;如今更被陛下特赐“神策上将”之号,赞拜不名,见朕不趋,诏书不名,这份恩遇与皇帝并肩亦不为过!
这不是一字并肩王,那什么才是?!
群臣心中疯狂呐喊,再次看向贾玌的眼神已然完全不同。
那不再仅仅是看向一位功勋卓著的亲王或权臣的眼神,而是仿佛在仰望一个活着的传奇,一个从说书人口中走入现实、与天子——共享尊荣的神话人物!
......
此情此景——
那秉笔立于柱侧的史官此刻早已——彻底疯狂!
整个人直接伏案疾书,官袍尽墨,双目赤红如血。笔锋狂颤如癫,却字字千钧。
他知此页青史,必与贞观同辉!后世言及天可汗与神策上将,必诵他此刻以血魂铸就之章!
“......朝鲜、西辽首倡于前,诸藩共议于后,吐鲁番当场请附,蒙古大汗乌力罕亦折腰......万邦齐喑,共尊陛下为‘天可汗’!”
“陛下圣德巍巍,俯顺舆情,正位宸极......此乃华夷共主,四海定于一尊......”
“后,帝谦曰:‘此非朕一人之功’,特推首功于辽王贾玌,盛赞其定策、毙虎、先登、犁庭、立法、抚远之勋,言‘半壁江山,皆系其身’。”
“辽王固辞,称曰:‘皆赖陛下圣德,将士用命’。”
“帝终特晋其为神策上将,赐金印紫绶,位同三公,礼绝百僚,恩遇无双。朝野谓此乃‘一字并肩’之实。”
“臣谨记:天可汗与神策上将,君臣相得,共开盛世。”
墨尽,笔停,史官仰天无声长叹,泪汗交织!
得见盛世,执笔青史——
此生足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