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金兰契】 (第2/3页)
。
“原来如此,你我倒是有缘。”
徐知微一言带过,自动忽略沈青鸾的试探,随即仔细地观察,只见少女脸色虽刻意透出些微苍白,但眼神清亮唇色丰润,绝非病弱之态。
她心下了然,面上却不动声色,语气依旧平淡:“头晕之症成因繁多,沈小姐请放松,容我切脉细察。”
沈青鸾便将一只皓腕搁在桌上放置的丝棉脉枕上。
徐知微抬手切脉,指尖轻轻搭上沈青鸾柔嫩的手腕。
沈青鸾安静地感受着那微凉的触感,目光状似无意地扫过徐知微低垂的眼睫和沉静的侧脸。
须臾,徐知微收回了手,抬眼看她说道:“脉象平和有力,寸关尺三部协调,未见弦紧滑数之异象,亦无沉细迟缓之不足。依脉象看,沈小姐的身体底子极佳,元气充盈。”
沈青鸾心中微紧,面上却露出一丝困惑:“那为何我总觉头晕目眩,尤其午后更甚?”
徐知微的目光清澈,仿佛能洞悉人心,却又只停驻在医者的范畴:“沈小姐的脉象虽平和,但细微之间可见心绪略有不宁,时有扰动。或因沈家产业繁忙,需小姐劳心之处增多?又或是外事烦忧,心中悬着未落定之事?”
这番话问得平淡,却似一枚小石投入沈青鸾心湖。
她微微一怔,随即掩口轻咳一声,顺势避开对方过于清澈的目光:“先生果然神目如电,家中事确是比往日繁杂了些。”
徐知微神色如常,继续问道:“沈小姐近来睡眠如何?是否难寐多梦?平日饮食可曾清淡规律?是否畏寒或畏热?”
沈青鸾一一应对,回答都落在“些许不佳”的模糊地带。
“沈小姐。”
徐知微的神情依旧认真,如同面对任何一位需要她谨慎判断的病人,缓缓道:“依脉象与症候推断,沈小姐所谓眩晕,恐非脏腑实症,更多是心脾略有失调,兼有思虑劳神所致。若是强用重药,反倒不妥。”
沈青鸾点头道:“但凭先生安排。”
徐知微从案旁取过纸笔,并未立刻开方,只是平静地看着沈青鸾说道:“小姐之症,源在心扰而非体虚。医病亦当医心,若不除心中牵挂之事,恐药石难奏其效。”
“先生所言极是。”
沈青鸾垂下眼睫,温顺地说道:“只是这心中烦扰,有时也非人力所能速决。还请先生开些温养安抚的方子,助我宁定心神,安稳夜寐即可。”
徐知微点了点头,不再多言。
白纸映衬下,她那几根纤细却异常稳定的手指开始书写,字迹娟秀工整,带着一种冷冽的舒展感。
片刻后,她将药方推至沈青鸾面前,道:“这份归脾安神汤性味平和,取三碗水熬成半碗,晚膳后温服即可。若一月后症状仍未缓解,或心中烦扰更胜,小姐不妨再来。此方重在调理,药效和缓,小姐可慢慢感受心神之安宁。”
沈青鸾接过药方,指尖触到那还带着墨香的字迹,抬眼看向对方说道:“多谢先生费心。先生不仅医术精湛,更能观人心绪,洞悉人情,实在难得。家中长辈闻济民堂高义,亦深为感念,方才管事应该也已禀明,沈家愿为济民堂捐助白银千两,助先生能救治更多困厄病患。”
徐知微心中轻叹,此刻她如何猜不到沈青鸾的来意,这少女分明将一颗心悉数寄托在薛淮身上,或许她只是因为情窦初开的患得患失前来试探,却也因此歪打正着。
沈家与当初的扬州四姓不同,家主沈秉文素有义商之名,广泰号虽然积攒了不少财富,但是极少盘剥百姓,反而时常接济穷苦百姓,徐知微这段时间已经有所了解。
无论她想对薛淮做什么,都和面前的少女乃至沈家无关,她不可能去伤害对方。
一念及此,她郑重道谢道:“沈小姐与贵府仁心可嘉,济民堂代那些受困病患谢过善举。还请沈小姐放心,你家捐献的银两会尽数用于采买药材,施助无力求医之民。”
沈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