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37章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  没点毛病谁学心理学啊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简介

    第437章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 (第3/3页)

需要在这对冲突之间取得平衡,发展出特定的“基本品质”或“美德”,才能顺利进入下一阶段。

    成功解决危机,能给个体带来健康人格和积极品质;而如果未能解决危机,则可能导致适应不良和消极结果,影响后续人生的发展。

    各个阶段按照年龄的顺序划分——

    第一阶段,婴儿期。该阶段个体需要克服‘怀疑感’以获得‘信任感’,需要确认世界的可靠,确认亲人的可依赖;如果这种信任问题无法得到解决,个体在今后的发展中会极度缺乏安全感,常常陷于恐惧和焦虑中。

    第二阶段,儿童期。该阶段个体需要获得‘自主性’,克服‘羞怯感’,学会独立和自我控制。如果这阶段未能获得这种自主的意志,今后的发展会常常陷入过度依赖他人的困境,经常自我怀疑。

    第三阶段,学龄前期。该阶段个体需要获得主动性,能够自主探索,给自己建立目标,学会承担责任。如果失败,今后可能会害怕尝试、害怕探索。

    第四阶段,学龄期。该阶段个体需要获得勤奋感,在工作和学习中获得能力的提升和任务完成的成就感。如果失败,以后可能会常陷入自卑,常觉自己无能。

    南祝仁和来访者一一阐述着。

    “这四个阶段的过程暂且不谈。你的主要问题存在于第五阶段——”

    林溪咽了一口唾沫,看着南祝仁。

    “第五阶段,青春期,大概是12岁到18岁的年纪。这个阶段,个体要获得所谓的【自我同一性】,需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对未来开始有大致的规划。如果成功,就能够获得清晰、稳定的自我认同。”

    咨询师和来访者对视着:“而如果失败——最典型的问题就是【角色混乱】和【迷茫】。”

    (PS:看图的时候一定要看【作者的话】里面的注释。)

    因为篇幅所限,八个阶段不能够一一说明,简单做了个word,截图用图片的形式给有兴趣的书友进行呈现。

    但图片也很简略,实在感兴趣的书友可以上网自行搜索。

    【注意1:因为翻译问题,网上资料对于各个版本的命名会有细微出入。】

    【注意2:对于各个阶段的年龄划分,由于社会发展,现代人进入各个阶段的年龄也发生了变化,比方说早学习的孩子会更早进入学龄期。早熟的孩子会更早进入青春期。】

    【注意3:同注意2,由于该理论于上世纪提出,且基于美国背景,部分参考即可,不要奉为圭臬。】

    本文会进行具体阐述的仅限于【青春期】相关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