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 张安学院 (第3/3页)
所新东圩港中学,就相当于年年一个亿左右的营收,流水更是不用去想,必然是相当夸张的。
从这里也不难看出,中吴市的想法相当超前,并没有回避新东圩港中学在社会上的争议性,相反是直接拥抱。
而张大安跟中吴市还谈妥的一个条件,那就是除了市区的中学,剩下的区县乡镇中学都可以成为“张安学院”的生源地。
只不过怎么把高中生在高考前就忽悠到“张安学院”去,得看你张大安自己的本事。
毕竟民办本科在这年头又被称作“三本”,有实力上二本的,不可能选择“三本”,再者就是对普通家庭而言,上民办本科的开销太大,哪怕中吴市相对来说居民收入还可以,那也不是家家户户都能往外年年掏个几万块钱就为了念书的。
此事在中吴市,以及中吴大学看来,会是张大安的难题。
不过这事儿其实早就解决了,在新东圩港中学马洲校区筹备的时候就已经搞定了。
那就是跟银行合作一个助学贷款产品,本来“沙洲农村商业银行”开展不了,张大安找的是江宁银行,但后来学员里面有个家长藏得挺深,有个外公退下来十来年了还有影响力,于是人在江宁,却把沙洲市这里的事情摆平了。
为了表示感谢,张大安还让人送了一对金老鼠过去,学员的外公和外婆同岁,都是属老鼠的。
得亏不是属牛的……
然后“沙洲农村商业银行”,就具备了助学贷款的资质,只不过范围上有局限性。
而且算是个非常简陋的贷款方案,基本上就是为“张安教育”量身定做的,别的机构去办理也通不过审核。
中吴市和中吴大学稍微失算的地方就在这里,没想到张教练谋算到这么深,以至于让不少中吴市本地想要做民办本科学院的人,直接坐蜡了。
原先的计划,是要“借鸡生蛋”,等“张安学院”玩完之后,白嫖地面建筑、地皮、设施还有办学资格。
这个贷款方案一出来,张大安就让“张安教育”的营销团队,准备把沿江的所有乡镇中学都跑一圈。
一次中学业务宣讲费用是三万块钱,一万是劳务费,一万是给学校领导班子的辛苦费,剩下的一万,就是机动经费,当地校长胃口大,就多给点儿;胃口一般,就少给点儿。
不给……
那是不可能的,这年头哪有不拿的校长?
又不是谁都跟张叔叔一样吃饱了撑的,当个校长不赚钱也就罢了,还从家里往里面倒贴,纯纯神经病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