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2章 信息lv3,国际数论会议特邀【二合一】  这个学霸过于自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简介

    第112章 信息lv3,国际数论会议特邀【二合一】 (第3/3页)

    “正尝试利用国内十五个监测站数据,建立分形-神经网络混合模型。”

    “将电离层TEC分解为背景场即分形插值,以及扰动场神经网络预测,同时联合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实时导入地磁指数修正模型参数。”

    “我们有把握修正后,能提高卫星的定位精度。”

    伴随第一小组代表介绍完目前进度,黄运良脸上顿时堆出笑容非常高兴。

    “有方向就好。”

    “接下来的时间尽快建立出完整模型,并着手按照我们的四级验证机制试验。”

    沉声讲完这些,又把目光放在右边的姚伟泽身上。

    “第二小组也说下吧。”

    “好的黄教授。”姚伟泽先应了声,接着没什么底气的往下详细讲。

    “关于城市峡谷中卫星信号经建筑物发射,导致出现的定位漂移问题,我们和别的研究所合作在硬件端设计了双螺旋极化天线。”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反射信号能量。”

    “但算法上依旧没有新的进展,无法满足北斗的定位精度要求。”

    说到这里他不由一阵沉默。

    全组针对算法端,这段时间没少付出努力,可惜并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

    情绪上稍显低落。

    加上负责的问题进度落后第一小组,难免有种自责。

    黄运良把话听完,摆手示意姚伟泽坐下后,才接着开口往下仔细讲。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虽然任务重难度高,但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只要大家一起努力,完成现阶段的算法攻坚,肯定能看到我们的北斗卫星实现全球组网。”

    “下面针对各组遇到的问题,我们拿出来详细讨论。”

    ……

    徐铭在例会上,和郭昊强一样并未参与话题,只是单纯认真去听去思考。

    毕竟他们加入项目组的时间比较短,自身仍旧存在很多不足。

    当然徐铭这段时间的努力也不是白费的。

    他在研究完全部资料,以及卫星定位相关文献,结合之前开发的曲率补偿模型圈定几个方向,随时能着手进行编程构建出相关算法。

    至于能否对定位精度起到效果,那就要看后面的四级验证机制结果。

    整个例会大约进行了一个多小时,宣布结束散会之后大家纷纷起身离开,回到自己位置继续忙起工作。

    黄运良和许崇兴则暂时留下来,交流起关于国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舆论。

    “欧盟那边已经禁止向我们售卖铷原子钟,好在国产原子钟的研究早就开始,相信不会影响到北斗三号发射以及实现全球组网。”

    许崇兴闻言接过话茬说:

    “前些天纽约时报方面还表示,我们的北斗根本无法替代GPS。”

    “海外媒体越质疑,就越表示国产卫星定位的重要。”

    “我们一定会成功的。”黄运良胸有成竹的再次给出句肯定回答。

    徐铭并不知道两位教授谈论的话题,在自己的座位处坐下后他先查看起学科经验。

    ——

    【信息:lv2(975/1000)】

    “终于快能提升到3级学科了,争取今天完成吧。”

    面对信息学科那栏经验值的数字,徐铭在脑海中自顾自思忖着。

    经过这些天在北斗卫星定位上的努力,他总算成功获得足够的经验值,眼下仅差一点便能顺利完成升级。

    正所谓择日不如撞日,他可不想多等一天。

    刚好把信息学科提升到3级,也好快点按照自己圈定的方向着手编程开发算法。

    念头停留在这里,他便不再耽搁什么,收回目光后立刻专注工作,整个人沉浸在算法编程代码的海洋中。

    而随着时间一分一秒流逝,面板上也浮现出新获得信息学科经验值的提示。

    【经过努力学习,你的[信息]水平提升了,获得经验值4点。】

    【经过……】

    直到傍晚窗户外面的天色渐黑,徐铭突然意识到什么立刻停下动作,再次查看面板上的信息学科。

    ——

    【经过努力学习,你的[信息]等级提升至lv3】

    【你获得词条——[参数直觉]】

    【词条:参数直觉】

    【效果:对复杂系统算法的关键参数,你能近乎直觉的快速理解意义。】

    徐铭将新词条的效果说明看在眼里,很快嘴角便浮现出了一抹淡淡笑容。

    对某个系统算法来讲,往往需要不断调试参数,才能达到最优效果,往往这个过程持续时间较长,且很难找到最适合的参数大小。

    但在算法内化和代码通感作用下,结合海量数据能凭借参数直觉,可以快速判断参数产生微小变化,对整个系统算法性能的潜在影响方向和量级。

    如此纵使面对复杂的算法,照样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最佳性能优化。

    念头停留在这里,徐铭没有任何犹豫,当即双手重新放到键盘上。

    按照圈定的其中一个方向,开始编写算法代码,尝试解决北斗卫星定位的多路径抑制问题。

    由于第二小组在算法端进度落后,晚上包括姚伟泽在内大家都没提前离开,不过大家很快便都被徐铭那快速敲击键盘的声音所吸引。

    ……

    今天觉得不满意,删掉不少内容,明天继续努力,求月票,满500张加更一万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