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0章 哪有天赋,我全靠自己努力【三合一】  这个学霸过于自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150章 哪有天赋,我全靠自己努力【三合一】 (第1/3页)

    “我估摸着眼下国内,都在报道你的事,只怕燕大已经聚集了很多记者。”

    回燕京的路上,田纲嘴角挂着笑同徐铭说话。

    仿佛昨天出席颁奖典礼时的好心情,依旧还没有消失的迹象,毕竟能有这样一位名义上的天才学生,怎么可能会高兴不起来呢。

    因为他们的行程并未对外公布,如果有新闻记者想要在第一时间进行采访,那最好的办法无疑是到燕大蹲守。

    不过上次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报告会现场证明孪生素数猜想后,便已经体验到被记者采访的感受,所以对于这件事并无啥担忧。况且获得拉马努金国际数学奖,受邀出席数学家大会一小时报告,本就是为国争光理应进行宣传报道的好事情。

    思维运转到这里,他略显幽默的接话打趣一句。

    “那我是不是应该先去做个上镜的造型。”

    “你小子已经够上镜了。”旁边导师张鲁平忍不住笑着补充上一句。

    话落。

    大家顿时都堆出笑容。

    然张鲁平接下来并未保持沉默,忽然想到什么,紧随其后又抛出新的问题。

    “还有件事情,关于数学家大会一小时报告,你现在有想法了吗?”

    “先前两次数学报告内容,你可是把大家的期待值拉到很高的层次啊,后面这几个月有时间可以好好想想。”

    徐铭把导师的话全部听进耳中,顿时便明白,这里面是什么意思。

    他先后受邀,在国际数论会议,以及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交流会上进行数学报告。

    其内容不是构建多尺度解析筛法,便是对筛法优化证明出孪生素数猜想,无论单拎出来哪一项,都称得上足以引起数学界热议的进展。

    确实正如导师所讲那样,拉高了数学界的期待。

    如此情况下,面对国际数学家大会,这种属于数学界的顶级盛会,若一小时报告内容趋于平淡普通,肯定会让外界观众散发出失望情绪。

    田纲对此观点也颇为赞同。

    闻言沉吟片刻,同样开口发声附和两句。

    “张教授说的这种情况,确实有可能在会上发生,谁让你现在是整个数学界重点关注对象。”

    话音才刚刚落下,似乎又怕打击徐铭自信心,忙跟在后面又进行找补。

    “当然你也不用给自己太大压力,数学成果又不是什么大白菜,哪能这么容易在短时间又有新突破。”

    但就在这个时候,郑以中却给出了不同意见。

    “我对小徐是一点不担心,前段时间他还来找我探讨改造代数多尺度解析筛法呢。”

    “并且有不少新思路。”

    “还要对筛法工具进行改造?”田纲和张鲁平几乎是同时惊呼出声。

    众所周知。

    多尺度解析筛法的出现,已经为研究数论问题提供了新的方向工具。

    在引入代数核心工具优化后,更是再次提高准确度和应用范围,足以用完美这两个字来称呼形容,否则如何能解决孪生素数猜想问题。

    如今这种情况下,仍要对此筛法改造,明显是有着新的其它想法。

    徐铭迎上导师和田纲院士的目光,倒也没打算隐瞒以及卖关子,很快便张口如实解释起这件事情。

    “嗯。”

    “是在尝试进行改造。”

    “看能否在哥德巴赫猜想问题上,起到些帮助。”

    “也算是填补陈景润院士留下的遗憾。”

    听到哥德巴赫猜想这几个字,田纲和张鲁平瞬间脸上泛起几分潮红,足可见内心此刻的涌现的激动。

    几乎没有任何迟疑,立刻纷纷出言进行鼓励。

    “这可是好事,国际数学研究中心支持你,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地方随时来镜春园。”

    “咱们数院也全力支持。”

    作为数论皇冠上的又一颗明珠,哥德巴赫猜想的被提出的时间和知名度,可都要比孪生素数大的多,并且有国际上的知名研究机构和数学家。

    当初陈景润院士,正是在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牵头成立了哥德巴赫猜想研究团队。

    并成功推动猜想的进展,证明出经典的1+2。

    如果徐铭真能为这项遗憾画上句号,那么对于数论界的贡献将无人能比。

    到时候都不能说是摘取数论皇冠明珠,而是直接把皇冠给戴在了头上。

    而在场中情绪波动最大的,则还要属田纲。

    他成立燕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已然打定主意要把徐铭拉进中心担任研究员,若届时证明哥德巴赫猜想,对国际数学研究中信影响力也会起到积极作用。

    使之在国际上打开知名度,未来有可能成为像克雷数学研究所那样的顶尖存在。

    徐铭听完两人的话,心里面到没有什么负担,更没打算现在就确定一小时报告的内容。

    毕竟眼下他对代数多尺度解析筛法的改造,都还在进行中并未完成,更不要说彻底证明哥德巴赫猜想问题了。

    另外他之前还答应了杨威总设计师,要帮忙优化新型隐身战斗机的飞控系统。

    等燕大这边的事处理完,估计要去锦城几天。

    接下来的时间,当这个话题暂时结束,空间内顿时陷入到一阵沉默之中。

    大家忙自己的事情。

    就这样。

    又过去两个小时后,徐铭他们一行十多人,终于乘坐燕大的专车从机场顺利回到燕园。

    正如田纲之前预料的那样,放眼望去门口已然聚集了不少媒体人员,甚至其中不乏印有总台标志的采访车。

    不过为避免影响校内学生的正常学习,燕大方面并没有让记者进去。

    仅在外面临时搭建了遮阳棚,并提供水和食物。

    徐铭的印象还停留在上次机场,万万没想到这回人数竟差不多翻了数倍。

    着实意外数学界的事竟也这么受关注。

    下意识脱口惊呼道:“居然来了那么多记者?”

    “除了你对国内数学界的贡献和影响力,更重要的是你现在的年龄,这些对记者来说属于难得的好新闻,自然都想拿到你的第一手采访资料。”

    张鲁平在车内笑着解释,对于文科新闻学相关的东西同样不陌生。

    闻言徐铭则点点头表示知晓。

    只能说如果把他在数论领域取得的成果,放在燕大数院的教授身上,那么证明孪生素数猜想受邀报告,或许不会引起太大的关注度。

    最多被官方媒体报道。

    但因为他的年龄,以及博士生身份,才引得如此多新闻媒体记者线下赶过来采访。

    念头正停留在这里,耳旁又很快响起导师的声音。

    “不然我给学校打声招呼,把记者都喊到一起,给你弄个小型记者招待会。”

    “没必要这么大费周章,就直接在这里吧,露面聊几句也好让他们离开。”徐铭摇摇头开口讲出自己的想法。

    他可不想每天学校门口,都有这么多记者在,时间长的话还会影响到校内的学生。

    对于徐铭的提议,张鲁平自然没有异议,随即在车辆停稳之后便一起跟着下车。

    旁边田纲和郑以中等人陪同。

    这边的动作,自然立刻引起不远处记者注意,随着有人喊了一声迅速蜂拥而至。

    “是徐铭回来了。”

    待近前举起话筒后,纷纷提出问题。

    “作为国内首个拉马努金奖获得者,请问你现在有什么样的心情?”

    “恭喜你斩获拉马努金奖。”

    “在研究数论的过程中,哪个瞬间是让你最感到突破和兴奋的?”

    “你明年在数学家大会上打算分享什么内容,会是你获奖工作的延伸吗?”

    “请问你在这么年轻的年龄下取得瞩目成就,大家都称呼你为天才,你自己是怎么看待天才和努力的关系?”

    ……

    借助着燕大的安保人员维持住现场秩序,徐铭听完众多记者所提问的问题,在脑海中稍微组织下语言,从中挑选出几个问题进行回答。

    “谢谢大家对我的支持,能获得此奖项我很高兴,这是对我工作的认可。”

    “明年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一小时报告,因为时间上面还比较充裕,我暂时还没确定要分享的具体内容,大家到时可以关注大会的报道。”

    “至于大家对我的称呼,我并不认为自己是天才,只不过平时比别人稍微努力一点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