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2章 让人震惊的恐怖效率【三合一求订阅】  这个学霸过于自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152章 让人震惊的恐怖效率【三合一求订阅】 (第1/3页)

    徐铭既然专程过来,那肯定是想尽快完成,对于飞控系统的优化,如今人都已经到了这里,没必要再去耽搁浪费掉宝贵的时间。

    因此对于杨总师的意思,他完全没有异议,当即沉声开口作出回应。

    “我今天就可以开展工作。”

    “这样吧,先让小宋带你熟悉一下。”杨威听到徐铭的回答抑制不住笑容。

    沉吟两秒丢下这句话。

    说着立刻起身走到办公室门口,拉开门向隔壁的区域喊了一声。

    “小宋。”

    话音落下没多久,便见宋振宇小跑过来。

    “杨总师。”

    “你今天就带着徐铭,好好熟悉下咱们所的部门,以及目前项目所面临的问题。”杨威看向宋振宇特意交代一句。

    闻言宋振宇当即应道:“保证完成任务。”

    就这样。

    接下来的时间,宋振宇便领着徐铭,在锦飞内部进行参观了解状况。

    期间徐铭除见到国产三代机歼10之外,还近距离目睹了新型隐身战斗机的原型机。

    和上次在风洞基地内看到的等比缩小模型不同,眼下属于真正的大家伙,特别是那全世界独一无二,复杂鸭翼加边条翼加主翼加全动垂尾复杂设计,哪怕尚未进行真正的首飞测试,也能够在脑海中想像出空中翱翔画面。

    不过随之而来的,便是对飞控系统的高要求。

    再对锦飞有了一个大致认知后,此刻徐铭显得越发有些迫不及待。

    想赶紧着手研究,原型机的飞控系统。

    于是当他再次参观完一处地方,身体猛地顿住,主动向宋振宇表达自己的意思。

    “宋师兄。”

    “接下来你给我讲下,目前飞控系统面临的瓶颈。”

    “徐师弟你今天才刚过来,要不先休息一天,等明天再正式参与工作?”宋振宇闻言想了想关心句。

    徐铭摇头道:

    “我没有关系,早日优化完飞控系统,咱们的战机也能早一天首飞。”

    “那好。”宋振宇这时不再多说。

    随即便带领徐铭,来到他们平时研究飞控系统,所在的工作区域。

    为徐铭单独安排了一个房间的同时,又拿来相关的测试数据和资料文件,毕竟要先让徐铭彻底了解,现有的飞控系统情况后才能精准优化。

    “徐师弟。”

    “这些就是关于飞控系统的数据,你先慢慢看,然后我们明天开个例会再好好讲一下。”宋振宇把东西放到桌子旁的同时补充这么句。

    “好的宋师兄。”徐铭点点头目送对方离开。

    待其身影彻底消失在视野中,便也不再迟疑,整个人很快沉浸到相关资料中。

    并且还保持高度专注,让自己进入深度学习状态。

    加快对这些资料的研究速度。

    碍于原型机为追求极致性能,采用极端气动布局与隐身要求,锦飞的研究人员在飞控系统上面,可谓是下了非常大的心血和精力。

    主要完全不夸张的讲,国产新型隐身战斗机,是架在没有计算机辅助下,人类飞行员根本无法驾驶的飞机。

    它的飞控系统是整架战机的灵魂所在。

    为此采用了全权限和三重冗余方式,即飞控系统拥有对飞机的完全控制权。

    飞行员的任何输入,都不是直接操控控制面。

    而是作为建议发送给计算机,由计算机决定如何最优的去执行。

    整个系统有三套完全独立的硬件和软件通道,如果其中一套出现故障,另外两套会进行‘投票’将其屏蔽接管。

    这能极大提升安全性和可靠性。

    是应对高静不稳定设计的必备措施。

    徐铭尽管之前并未参与过,类似的系统设计,却也能够感受到这套飞控系统的厉害。

    如果应用在其它战机上面,相信可以发挥出1+1大于2的好效果。

    奈何在眼下这架国产五代隐身战斗机上,还多少存在些小的问题。

    比如极为复杂的主动控制功能模块。

    毕竟歼20是静不稳定的,飞控系统需要持续不断的高频微调所有控制面,才能维持飞行的稳定,其背后是计算机每秒上百次的修正计算。

    但在上次的航电和飞控系统综合试验中,因为复杂的气动布局和轻量化结构,在特定速度下发生了震颤,这对于战机来说却是致命的问题。

    另外便是飞控系统算法最难的控制分配问题。

    简单来讲的话,就是当飞行员做一个简单指令,飞控计算机需要解算优化一个复杂的优化问题。

    如何分机身各翼的偏转角度和速度,才能以最高效率和最小阻力,以及对隐身影响最小的方式实现指令。

    这需要一套极其先进的控制算法。

    ……

    入夜。

    徐铭依旧在翻阅资料,确定目前飞控系统问题,又开始思索可行的优化方案。

    “飞机在高速特定攻角机动下,出现低幅震颤,应当是飞控系统和机体结构,以及气流之间产生了不利的耦合。”

    传统方法下面对类似问题,往往依赖风洞试验,来调整滤波器参数。

    但过程往往缓慢且难以根除。

    如果想彻底解决飞控系统存在的问题,保证原型机能够在明年提前首飞,把希望放在传统方法上肯定不可取。

    徐铭虽是首次接触飞控系统优化工作,缺乏对此领域的丰富经验。

    却可以凭借模型解构,对问题进行拆解重构。

    把面临的困难,转化为数学和物理或者算法问题。

    当念头停留在这里,下秒他没丝毫犹豫,当即拿过旁边的笔和草稿纸,边在上面演算推导边自顾自低喃。

    并随时间流逝,整个人的眼睛越来越亮。

    “对现有问题重构的话,或许可以将震颤视为一个动态系统稳定性的优化。”

    “而非传统控制问题。”

    ……

    不知道过去多长时间,正在他思路逐渐清晰时,突然外面传来一阵敲门声。

    同时伴着宋振宇的声音。

    “徐师弟。”

    “进来吧宋师兄,门没锁。”徐铭闻声暂时停下手上动作回应句。

    下秒宋振宇推门进来,手中提着个饭盒。

    “没想到师弟今天刚来就忙到这么晚,我估摸着你可能晚上会饿,便顺手带了点宵夜也好能垫垫肚子。”

    宋振宇近前把饭盒放到办公桌旁,注意到徐铭面前散落的几张草稿纸,略作思索还是又关心了一句。

    “吃完还是早点回去休息吧,目前的飞控系统,我们研究了也有不短时间,但针对特定速度攻角下的震颤和控制算法的优化,始终没有找到可行的解决方案,虽然眼下所里有着不小的压力。”

    “不过正常休息还是要保证好的。”

    把宋振宇的话听进耳中,徐铭点点头回应。

    “放心吧宋师兄,我有分寸。”

    刚才他看了眼时间,发现也才刚过晚上十二点,这对他来讲距离睡觉明显还早着呢。

    何况现在正是思路清晰的时候,肯定要趁机把优化方案给确定下来。

    “那你注意别太晚,明天的会杨总师也会参加。”宋振宇面对徐铭的回答最后交代一句。

    说完也没有过多耽搁,转身离开并轻手关好房门。

    这边徐铭自然不会客气什么,先把宵夜吃完,才又继续研究控制算法的优化。

    为快速研究完那些资料数据,在深度学习状态下沉浸两三个小时,傍晚吃那些食物早就被消化完,刚好正是肚子饿的时候。

    ……

    翌日。

    上午九点左右。

    针对国产新型隐身战斗机的研讨会,在杨威的主持下正式召开。

    开始的时候,杨威则主动向在场其他人,详细去介绍关于徐铭的身份。

    “相信大家都已经注意到,今天会上有新人,那我就先大家介绍一下。”

    “徐铭来自燕京大学数学科学院,除有着很高的数学水平之外,在算法编程上也非常的有天赋,尤其所构建的电磁耦合相场模型,成功帮助航空材料研究院,在短时间内设计出可行的隐身涂层方案。”

    “航发集团使用此模型后,每年都能节省一大笔经费并且缩短项目研发周期。”

    “这次我把徐铭请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