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2章 让人震惊的恐怖效率【三合一求订阅】  这个学霸过于自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152章 让人震惊的恐怖效率【三合一求订阅】 (第2/3页)

来帮忙,主要是解决咱们飞控系统的优化工作。”争取在明年成功实现原型机的首飞。”

    杨威的话音落在这里,下秒立刻扭过头,向旁边的徐铭投去目光。

    “小徐。”

    “你给大家打个招呼吧。”

    “大家好,以后请各位前辈多指教。”徐铭闻声主动站起身谦逊和众人问候。

    此刻坐在这里出席例会的,基本都是研究员,负责国产新型隐身战斗机的研发工作。

    但在经过上次风洞试验的事,加上网上新闻,大家对徐铭显然并不陌生。

    相反还有着几分期待。

    毕竟越是相关人员,越清楚相场模型预测颗粒粗化反向优化涂层设计方案的含金量,看到徐铭如今参与飞控系统的优化工作,那自然是高兴都来不及。

    只要能尽快解决飞控系统的问题,那对他们来说便是最值得开心的事。

    “指教可谈不上,我们都期待着你能过来。”

    “互相交流学习嘛。”

    “没错。”

    “能和你这位天才一起研究项目,说不定很快就能找到系统的优化方法。”

    “先坐吧小徐。”杨威笑着冲徐铭摆手。

    徐铭听到大家的话,对锦飞的氛围颇为满意,应声重新坐下后便暂时保持起沉默。

    认真听其他人进行汇报。

    类似的例会,几乎每周都要召开一到两次,有时处于项目的攻坚阶段会更加频繁,旨在汇报各模块进展,以及商讨该采用什么样的方案解决当下问题。

    伴随会议正常进展,大家依次起身报告,这其中也包括着宋振宇。

    而口中所提到的难题,正是飞机在特定速度攻角机动下出现的震颤,以及对核心控制算法的优化。

    基本和徐铭昨天晚上分析的一样。

    ……

    “目前针对飞机的震颤问题,我们准备加大风洞试验的次数来调整滤波器参数。”

    宋振宇这时站在一块大的显示屏前,在讲出组里拿出来的应对方案时,眉头不由的微微皱起神情不太自然。

    作为负责飞控系统研发的副研究员,他怎么可能不知道此方法具有的缺陷。

    怎奈眼下着实没有更好的替代选项。

    杨威全程认真听完,虽面色略显严肃,但也没有去专门指责什么。

    抬起手示意宋振宇回到座位。

    “先坐吧。”

    担任着国产新型隐身战斗机的总设计师,他比谁都清楚飞控系统面临的压力。

    毕竟他们要适配的硬件,可是有着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复杂气动布局组合。

    待宋振宇重新落座,杨威突然想到什么,下秒扭头朝徐铭望去主动搭话。

    连神情都缓和了下来。

    “觉得怎么样徐铭,有没有让你这个天才,感到压力?”

    “咱们的新型隐身战斗机设计,确实导致想研发一套完美适配的飞控系统很难,我昨天看完数据资料,也才只有了一星半点的想法。”

    “今天还需要进一步推导论证才行。”徐铭回过神根据情况如实开口回答。

    昨天他通过对飞控系统的问题重构,脑海中确实有了几点可行的思路,不过距离真正动手去执行的话,却还缺少几分科研的严谨性。

    打算等详细推导论证后,具有一定把握,再向杨总师进行汇报说明。

    主要贸然对原有的飞控系统操刀优化,有可能最后试验的结果会更加差劲,如此这期间投入的努力都会白费。

    然到他的这番话,传进杨威和其他人耳中时,脸上却不约而同现出些许惊异之色。

    杨威更是下意识追问道:

    “你刚才说关于飞控系统的数据资料,不但已经看完还有了想法?”

    以歼20飞控系统的复杂程度,正常情况下哪怕是擅长此领域的研究员,想了解熟悉也需要不短时间。

    结果现在他们听到了什么?

    徐铭竟只用一天,便看完了全部资料,并且脑海中还产生了新想法。

    这种速度未免太恐怖些。

    但又想到徐铭年纪轻轻便拿到数学奖项,若没如此变态的学习速度也难说得过去,于是立刻就把关注点放在了所谓想法思路上面。

    杨威的话音刚落,还没等徐铭开口应和,未作丝毫停顿便又紧随其后补充。

    “快详细和大家讲讲。”

    旁边宋振宇等其他数位研究员,则都把目光牢牢锁定在徐铭身上等待下文,眼中闪过期待和好奇之色。

    若别人今天在会上讲这话,或许大家不会放在心上。

    认为不可能有什么好的可行思路。

    然放在徐铭身上,则情况就完全不同。

    究其原因,只能说徐铭太过优秀,早已把天才两个字刻在了大家心里面。

    因此哪怕是随便一个观点,都要详细验证。

    徐铭面对突如其来的众多目光,多少有些意外,但既然杨威总设计师都已经发话,他也不好继续去卖关子让众人的期待落空。

    稍微组织下语言,说了句开场白,接着便阐述起自己的思路。

    “那我就讲一下想法,也好和大家探讨其中可行性。”

    “关于飞机在特定速度攻角机动下,所出现的震颤问题我认为可以视为,动态系统的稳定性优化问题。”

    “避免从传统的控制问题上考虑。”

    “我们可以从现有测试数据中,提取震颤模态,对控制律做一次微手术,不对飞控系统架构大改,只优化控制律中的特定参数和滤波器结构。”

    “至于控制分配算法,目前现有的算法,仅基于简单的线性模型,无法充分发挥所有控制面的协同潜力。”

    “特别是在极端工况下效率不足。”

    “如果能使用更强的求解算法进行改造,开发出一种能在毫秒内解算出,最优控制方案的实时算法优化问题。”

    “或许可以提高飞机的机动响应速度,减少阻力带来的能量损失增加航程。”

    徐铭几乎没有任何停顿,全部讲出自己的想法,接着又拿出昨天推导时的手稿递给大家。

    “这是我列举的具体算法应用方法。”

    包括杨威在内的众人,伸手接过这些草稿,整个人不免仍旧有些恍惚。

    如果说刚才他们只是对徐铭的想法表示好奇,那么眼下听完则属于被真的震住,万万没有想到可行性居然会这么高让人眼前一亮。

    关键徐铭还仅用了一天。

    让他们这些项目的核心研究员,都不免自惭形秽。

    片刻后。

    待回过神来,认真研究草稿上的内容,互相对视交流下逐渐达成一致意见。

    杨威经过刚才的严肃和期待后,眼下脸上已再度被欣喜之色完全占据,没有想到徐铭昨天才刚过来,那么快便给他这么大一个惊喜。

    同时对自己先前邀请徐铭过来帮忙,做出的这个决定表示非常正确。

    只能说幸好把让徐铭参与到了这个项目,否则再给他们几个月的时间,估计都难在飞控系统优化上有头绪。

    哪里像现在这样,直接有了可行性方案。

    心中高兴之下,杨威暂时按耐住脸上的喜色,目光看向两旁的研究员询问起意见。

    “大家都觉得怎么样?”

    “徐铭提出的飞控系统优化方法,是否可采纳执行?”

    伴随总设计师杨威抛出这个问题,会议室内在经过短暂的沉默之后,只见宋振宇率先举手表态给予支持。”

    “杨总师。”

    “徐铭的方法要比传统方案效率更高,并且我相信他在算法上的实力,况且我们目前也拿不出替代方法,应该立刻着手按照此方法展开优化。”

    他的这句话,也很快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纷纷表明自身态度。

    “我同意宋研究员的意见。”

    “我也同意。”

    ……

    主要眼瞅着距离原型机首飞,在全世界舞台上正式亮相的时间越来越近,若不尽快优化好飞控系统,届时如果首飞失败的话,所带来的影响将会非常巨大难以估量。

    另外正如宋振宇所讲,目前所里确实没有,更好的针对飞控系统的优化方案。

    既然徐铭给出了可行的思路,那肯定不能放过。

    无论最终的效果如何,那都要尝试后再说。

    杨威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