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拿哥德巴赫猜想申请杰青【万更求订阅】 (第2/3页)
,想让你出席新生典礼。”
“简单和学生们讲几句就行。”
“你也知道咱们燕大这届新生,有很多人,可都是奔着你这位燕大天才来的。”
“最近这两天那么多记者采访都推了,在学校自家的新生开学典礼上露面,对你来说应该没有啥难度吧?”
徐铭把导师的话悉数听进耳中,对此心里面也多少有些不好意思。
继拉马努金奖之后,再次获得陈省身奖,还是国际数学联盟首次为东方数学家所设立,尽管未能斩获有着数学界诺贝尔之称的菲尔兹奖,但给国内方面带来的影响力却照样不少多少。
特别徐铭还正式加入国际数学联盟,使得国内数学界逐渐拥有更大话语权。
在这种国际热点新闻下,除大量媒体记者,想要对徐铭进行独家采访外,总台方面更是表示,可以专门为徐铭制作一档栏目以及拍摄记录片。
而对此徐铭自然没啥好说的,直接让学校宣布,暂时不接受任何采访。
毕竟他眼下心思都在数学上面。
可没有时间,去配合做栏目拍摄纪录片。
关键正如导师说的那样。
学校方面在这件事上,非常配合,尊重他的意见。
如此出席新生开学典礼,自然没有拒绝理由,何况他作为数院教授,也是在职责范围之内。
思维运转之下,几乎没有任何迟疑,顿时满口应下。
“好的导师,我这边没问题。”
“那好。”张鲁平点了下头,随即又把手里的文件夹给徐铭递过去说:“另外你抽时间尽快把这个填了。”
“这个是?”
徐铭伸手把文件夹接过来,眼中闪过一抹疑问。
打开的同时,耳旁响起导师的解释。
“杰青的申请表。”
“你现在已经拿到博士学位,可以正式申请了,等你填完院里要尽快交给委员会。”
“杰青……”徐铭有些意外。
导师口中的杰青,全称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是国内青年科研工作者,职业生涯中的一项重要里程碑成就。
竞争异常激烈。
除看重学术成果这项硬实力,也全面考察申请人的创新潜力和学术视野。
徐铭对于杰青自然不陌生。
甚至可以说,以他在数论上取得的成就,早就有资格获得杰青。
但因国内博士学位这项硬性指标,才一直未申请。
眼下正式毕业,进入燕大数院,和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工作,自然是有资格进行申请,况且对于这种荣誉和科研基金上的支持,他肯定是不会嫌弃太多的。
不过根据他了解的情况,每年三月份就已经开始杰青的申报和项目书填写。
经过差不多半年时间的审核,于八月底公布结果。
只怕现在现场答辩都完成了。
想到这点他抬起视线,有些疑惑的询问。
“今年杰青的相关申报工作,应该已经结束了吧?”
“正常来说过几天就要公布结果,但你的情况相比较他们特殊,通讯评审和会议答辩等审核流程,可以直接省略掉走个过程。”张鲁平嘴角微微上扬详细讲起这件事。
毕竟徐铭参与的课题项目,不说尚未解密的,单论数学和物理理论领域的成就。
相关论文都在顶刊上面发表着。
其学术成果,被整个国际学界都认可,自然没有必要去审核要求参加答辩。
不然的话,说不定答辩现场,变成学术交流都正常。
徐铭听到导师都这么说,肯定不会纠结,当即便点头接过话茬回答。
“那我等下就填。”
“等填写完,拿到我办公室就行。”张鲁平笑着回复。
然话音才刚落下,很快又想到什么,未作停顿连忙又顺着继续往下讲。
特别多补充了一句。
“有一点要注意,项目书千万不要填写霍奇猜想,杰青课题是存在时间限制的。”
张鲁平深知自己这个学生,最喜欢增加挑战性。
比如本科毕业论文优化筛法工具,直接在数学界四大顶刊之一的数学年刊发表,正式开启在数论界的权威。
博士毕业课题,则直接变成,对孪生素数猜想证明。
放在别人身上,这些事连想都不敢想。
既然知道徐铭在大会上表态,要研究代数几何,甚至有可能解决霍奇猜想问题,他生怕徐铭一冲动把霍奇猜想当作自己的杰青课题。
真这样的话,几年后杰青扶持周期结束,却还没有证明霍奇猜想。
难免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徐铭听到导师这么说,脸上不由浮现尴尬之色,心想敢情自己都已经产生了这种口碑。
但该说不说,他确实没有这种想法。
毕竟眼下对于,导出平展Motivic上同调复形,理论体系的构建都还无法保证百分百把握,何况是更进一步的去证明霍奇猜想问题。
肯定不会当做自己的杰青项目。
于是为不让导师担心,当即笑着给出答复。
“放心吧导师。”
“总之项目书填你擅长的就好,没其他事,我就不耽误你的时间了。”张鲁平满意的点点头随之站起身来。
接着便也不再过多逗留,冲徐铭拜拜手,果断转身离开办公室。
徐铭目送导师的身影,直到彻底从视野消失,方收回目光拿着文件夹,走到自己的办公座位坐下,仔细打量这份杰青申请书。
虽说按照导师的说法,他不用走审核流程,但眼看今年的杰青名单就要正式对外公布。
还是要尽快填写完,由学校递交上去。
省的耽误了时间又麻烦。
杰青项目书不是一般的项目申请书,它更像是一份学术履历加未来规划书。
核心是向评委证明,自己已经是领域内,最顶尖的青年学者,并且有一份极具创新性可行性的未来研究计划。
徐铭的学术履历自然不用去多讲,别说在青年这个年龄段层次,哪怕放眼整个国际数学界都属佼佼者,单数论上的成就让很多人自愧不如。
什么构建多尺度解析筛法,成功证明斐波那契数无穷性问题。
解决孪生素数猜想。
完成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实验等。
仅用几十分钟的时间,便把这些东西全部填好。
只剩下杰青项目课题。
“不能直接填写霍奇猜想,又要自己擅长的……”徐铭此时思维快速运转盘算着。
很快。
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念头,浮现在脑海中。
眼下他已经改造完代数多尺度解析筛法,用于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相信能够彻底证明1+1,为陈景潤院士留下的遗憾画上一个圆满句号。
加上数论问题正是自己擅长的,用来作为杰青项目简直再合适不过。
“就这么办。”
徐铭思忖至此,当即便拍板决定下来。
然后便按照哥德巴赫猜想,书写项目申请书,准备在今天内把任务完成。
……
晚上。
徐铭在食堂吃完饭,回到自己办公室,继续撰写杰青项目申请书,进行最后的收尾工作。
他可不是刚接触哥德巴赫猜想。
研究了这么久,甚至改造完筛法工具,自然能称得上是非常熟悉。
撰写起来就更加得心应手。
并未耽搁他太长时间。
“总算弄完了。”
这时徐铭突然停下手上动作,站起来伸个懒腰,低声吐出一句话。
恰在这个时候,只见办公室房门被轻轻推开,从门缝处偷偷探过来一个扎着高马尾的脑袋。
眼睛水灵灵的往里面瞄着。
徐铭听到动静,立刻把视线投出去,看见是陈璐后有些哭笑不得的招手。
“你站在门口干嘛,我这会儿已经忙完了。”
“我以为你还在工作呢。”陈璐闻言直起身迈步过来显得不太好意思。
她知道数学家在工作时,最忌讳被人打扰,这有可能会导致,好不容易碰撞出的灵感消散,严重影响到课题的整个研究周期。
所以她每次过来的时候,会先偷偷观察情况,确认徐铭没在忙才开口打招呼。
徐铭早就注意到陈璐的这个习惯,只是未将其挑明。
待对方近前后主动关心道:“今天怎么样?”
暑假结束研究生提前开学后,陈璐已然研二,相应的组会作业任务会增加,往往会稍显得忙碌。
“今天跟着导师新加入一个课题,还算比较顺利。”陈璐如实开口回答。
话音才刚落下,又故意吐出几个字反问。
“那徐教授你呢?”
“忙了一下午,才把这份杰青项目申请书弄好,明天还要拿给导师。”
“你要入选杰青了。”陈璐闻言心中顿时一喜。
她知道以徐铭燕大教授的身份,杰青所具有的吸引力已然不大,但作为徐铭已经订婚的女朋友,无论什么样的荣誉都会发自内心为其高兴。
“今天没啥事不用加班,咱们回家。”徐铭没忍住在陈璐脑袋上揉了下轻声细语。
后者满脸欣喜乖巧点了下头。
“嗯。”
是的。
徐铭在燕大旁边的院士楼买房后,收拾完便和女朋友陈璐一起住了进去。
其中陈璐还用自己参加课题赚的钱和奖金,购买了不少家具进行布置。
至于学校方面分配的房子,则可以用来出租,或者等以后双方父母来燕京可以居住。
而房子内最显眼的,毫无疑问要属,放置徐铭那些奖章证书的柜子。
相信无论谁过来做客,都要被满墙的荣誉吸引。
特别是这里还仅只有一部分。
第二天。
徐铭准时被生物钟叫醒,他没打扰旁边,仍在熟睡的陈璐先一步去学校。
在熟悉的学五食堂吃完早饭,径直前往理教楼。
不过他不是去自己办公室。
而是上了一层,来到导师办公室门前。
因为看到办公室房门处于打开状态,便索性直接迈步走了进去。
伴随眼前画面闯入视野,只见张鲁平已经坐到自己办公桌上的电脑前,且旁边还站着满脸期待的刘新杰。
“导师好。”
徐铭走到办公桌前停下脚步,礼貌性打了声招呼。
刘新杰则立刻脱口道:“徐教授。”
喊的非常丝滑。
冲其点头示意,徐铭刚想搭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