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拿哥德巴赫猜想申请杰青【万更求订阅】 (第3/3页)
,耳旁顿时便传来导师张鲁平的声音。
“你来的正好,小刘刚完成的论文,要不你这位院里最年轻的教授给他指点一下。”张鲁平抬眼看向徐铭说:“我刚到办公室连口水还没来得及接呢。”
“那我先看看吧。”徐铭随口答应下来没有多想。
反观旁边的刘新杰,看到徐铭走过去,脸上表情顿时被忐忑所取代。
今天好不容易把之前开的论文写完,便想着查漏补缺让导师看一眼,然后再发表一篇SCI数学论文。
到底是成为了博士生,且有着不少发表经验,对于今天这篇论文算比较有信心。
不说被导师称赞,起码不会被骂。
然万万没想到,自己一大早跑来导师办公室,竟也会碰巧遇上徐铭,关键还要看他的论文,顿时心里面不由得忐忑起来变得没什么信心。
毕竟徐铭的名气实在太大。
单凭最年轻的数学正教授这一个头衔,便已经能给其他人带来很大压力。
普通水平的论文,只怕很难能入其眼。
“算了。”
“被骂就被骂吧,能让徐教授帮忙指导,说不定论文能投影响因子更高的数学期刊。”
脑海中快速想着这些,很快他便自我和解,做好了被徐铭指出错误的准备。
徐铭自然不知道,刘新杰此时再想什么,看到屏幕中正处于打开状态的论文便沉浸其中,寻找其中的亮点和需要修改完善的地方。
刘新杰的这篇论文属于偏微分方程领域。
对其中一个定理结构进行了优化工作,使之步骤过程更加的简化。
以他目前的数学水平和运算速度,面对这种论文基本不需要手动验算,花费十多分钟浏览完核心结构,心里面便顿时有了一个大致的判断。
“核心的简化步骤和思路没有什么问题,并且切入的方向也比较新颖。”
“我觉得没什么太大问题。”
徐铭从电脑屏幕上收回目光,看向旁边刘新杰,面露微笑用鼓励的语气评价。
当这番话传进刘新杰的耳中,他先是怔了下,随即回过神来后脸上顿时涌现欣喜,整个人还后知后觉的有些不太敢相信。
“论文被夸了?”
“相比以前确实进步不小,很不错。”张鲁平此刻也忍不住接过话茬附和一句。
对于自己这个仅剩下的学生,作为导师他不奢望能像徐铭那样天赋出众,能在自身原本的基础上,实现提高数学水平不断进步便算满足要求。
在徐铭过来之前,他就大致看了刘新杰的论文,相比以前确实好很多。
连续被徐铭和自家导师称赞,刘新杰的心情,顿时变得前所未有的好,甚至整个人都显得放松。
下秒主动和徐铭搭话,如同还是师兄弟时,互相关心对方的情况。
“徐教授今天这么早过来,应该也是有事情吧?”
“是有点事。”徐铭点点头承认。
接着他把手里面的东西,给张鲁平递过去,并开口详细说明。
“导师。”
“杰青项目申请书,我已经写完了。”
“速度这么快。”张鲁平闻言心中顿时一动,下意识嘀咕一句的同时直接查看起来。
主要是确认项目规划上,徐铭没有乱写。
旁边刘新杰听到是申请杰青,虽感到羡慕,脸上表情却没什么明显的变化,就像是知道了一件,再正常不过的小事情。
没办法。
徐铭证明了孪生素数猜想,获得拉马努金和陈省身两项国际数学奖项,加上燕大数院教授身份,额外申请个杰青确实根本不算啥事。
要说师兄林伟入选杰青,那他可能会更激动些。
张鲁平很快找到关于项目规划的部分,但在看到上面撰写的内容后,本来还挂在脸上的笑容顿时僵住。
同时脑海中浮现出一个问号。
对此显得颇为费解。
“证明解决数论问题中的哥德巴赫猜想?”
确实。
徐铭没把霍奇猜想写进杰青项目,但却是数论皇冠上仅剩下的一颗明珠。
关键在他的认知中,徐铭虽之前在参加,拉马努金奖颁奖典礼时,提到过研究哥德巴赫猜想,为陈景潤院士弥补遗憾画上一个圆满句号。
但后面数学家大会一小时报告,却选择把代数几何中的平展上同调作为内容。
怎么看都像是放弃了对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
转投入代数几何怀抱。
结果今天却又在杰青项目申请上,重新填写哥德巴赫猜想作为未来规划。
面对心中的疑问,也顾不上去多想,连忙开口询问。
“你不是在研究平展上同调证明霍奇猜想吗,怎么又回到了数论问题上面?”
“难道你没有放弃数论……还是说意识到了证明霍奇猜想的难度,决定重新回到自己擅长的领域?”
徐铭把导师的两个问题听进耳中,虽同样意外,却还是如实进行了回答。
“谁说我要放弃数论?”
“其实在国际数学家大会开幕之前,我就完成了对代数多尺度解析筛法的改造,随时可以着手应用,展开对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
“代数几何领域相关问题,才是我未来的数学规划。”
张鲁平把徐铭的话尽数听进耳中,回过味来后,不由得老脸一红。
敢情是这么一回事。
早在之前,院里为避免给徐铭带来压力,便很少会去主动追问数学课题上的事。
本以为徐铭可能是放弃了哥德巴赫猜想,这才把主要注意力投到代数几何上,并提出导出平展Motivic上同调复形理论体系,为学界证明霍奇猜想提供新的思路,结果实际情况竟是因为对哥德巴赫猜想有了把握。
所以才暂时抛之脑后,变得不怎么重视。
而在弄清楚真实情况,张鲁平很快又激动起来,迅速看向徐铭抛出新的问题。
“太好了。”
“那你打算用多久,来彻底解决哥德巴赫猜想?”
“我已经答应萨纳克教授,会在未来的几个月内,新发表一篇数学论文。”徐铭想起前几天的事应声回答。
当这句话传进张鲁平耳中,后者脸上笑容顿时更盛。
哥德巴赫猜想和孪生素数猜想,被学界共称为数论皇冠上的两颗璀璨明珠。
其中哥德巴赫猜想的人气更大。
之前徐铭成功解决孪生素数猜想问题,在学界引起巨大轰动和讨论,并因此成功拿下两个国际数学奖项,加入国际数学联盟组织。
若再次解决哥德巴赫猜想,摘取最后一颗明珠,那便相当于直接戴上数论皇冠。
成为数论界名副其实的皇帝。
届时国内数学界,就代表着数论此古老分支,绝对的权威性。
甚至连眼下尚未正式闭幕的数学家大会,说不定都要后悔没直接把菲尔兹奖颁发给徐铭。
快速想清楚这些,张鲁平暂时控制住激动心情,忙站起身同徐铭说:
“我现在就把申请书送到杰青基金委员会,你接下来安心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就行。”
话音落下。
都顾不上还在办公室内的徐铭和刘新杰,直接风风火火的带着申请书离开,留下两人互相对视不知该说啥。
徐铭望向,快速消失在视野中的导师,整个人对此情形不免有些哭笑不得。
不过正如导师讲的那样。
他确实该开始,借助改造后的多尺度解析筛法,尝试证明哥德巴赫猜想。
这样说不定等杰青基金批下来,他都要结题了。
当念头停留在这里,面对房间只剩下他们俩人,徐铭便不再过多耽搁,同刘新杰招呼一声,迈步离开朝楼下自己的办公室走去。
而刘新杰明显还处在震惊中。
直到周围就剩他自己,才算回过神来,收起都快要惊掉到地上的下巴。
“不愧是我崇拜的偶像,居然拿哥德巴赫猜想去申请杰青项目,换做其他人基金委员会估计会以为人疯了。”
满眼崇拜的低喃这么句,才算关好办公室房门,回宿舍给期刊投稿。
……
燕京,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总部。
作为杰青项目基金的设立者,这里负责每年杰青的申请和审核以及批准。
上午。
数学物理科学部。
韦启瑞坐在自己办公室,复核着今年,成功入选杰青项目基金扶持人员名单。
按照往年的流程,月底就要对外公示。
所以这几天的工作内容,相比平时会显得多些。
就在这个时候,只见一位秘书敲响房门,进来后向韦启瑞汇报。
“韦主任。”
“燕大数学科学院的张主任找您,说有要紧的事情。”
“让他进来吧。”韦启瑞闻言暂时停下手上动作。
不多时。
便见张鲁平在秘书引领下进来,待秘书离开并带上房门后直接朝办公桌走去。
“今天怎么有空来我这了老张?”韦启瑞抬眼看向张鲁平微笑着主动搭话询问。
燕大身为国内顶尖学府,每年能入选杰青的人员数量并不在少数,以他们两人之间的身份,不说关系特别熟悉却也算认识了很多年。
张鲁平从燕大过来,整个人还沉浸在喜悦中,面对询问倒也没叙旧,直接开门见山表明来意。
“来你这自然是有正事。”
“我们数院教授徐铭的杰青项目申请书,你们走下特殊通道给加进去吧。”
说着不忘把相关资料递过去。
“以徐铭在国际数学界上的学术影响力,肯定是有资格入选杰青,不过今年的杰青审核流程都已经走完,要不等明年再重新申请?”韦启瑞听到是和徐铭相关,心平气和与张鲁平商量起来。
他担任着数学物理科学部主任,对徐铭的情况自然不可能不了解。
然张鲁平却是打定了主意。
闻言当即表示道:
“徐铭连续拿到两个国际数学奖项,更是极大提高了国内数学界的影响力,在荣誉待遇上我们可不能慢待。”
“实在不行我只能去找我们校长。”
韦启瑞听完张鲁平的话,也是感到一阵头疼,涉及到流程等问题不好平衡。
最终顿了数秒后,还是松口先询问了句。
“那他的项目内容是……”
“关于对数论问题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张鲁平满脸骄傲中气十足的沉声回答。
后者闻声则瞬间脸上表情一僵,那懵圈的样子,差点以为自己听错了。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