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8章 首飞确定,这天终于来了【二合一】  这个学霸过于自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168章 首飞确定,这天终于来了【二合一】 (第2/3页)

,对网络这块比较熟悉。”

    “好的杨总师。”宋振宇连忙回答。

    心中的情绪波动,瞬间比刚才确定首飞还大。

    没办法。

    在全网认知还停留在歼10改的时候,发几张国产新型隐身战斗机的图片到网上,单是想想便让人兴奋。

    关键这还是所里交代的任务。

    直接光明正大。

    这场例会差不多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当杨威宣布结束散会之后,大家均脸上挂着笑容起身走出会议室。

    尽管下周的首飞才是关键,但经过这么多前期准备。

    根本不需要担心。

    每个人都有种成竹在胸的自信。

    ……

    与此同时。

    早上徐铭和陈璐,两人一起来到燕园,在食堂吃完早饭方暂时分开。

    各自去各自的学院。

    徐铭自从在镜春园有了办公室,待在理教楼那边的时间可谓直线下降,主要还是这边风景更好更宽敞。

    “平展上同调虽然强大,它与复几何的联系,需要通过比较定理来桥接。”

    “可惜这个桥接在上同调群层面是点对点的,并非是结构对结构……无法看到霍奇滤波。”

    “Motivic上同调被称作终极理论,但其本身难以计算且同样不够精确,想真正完善增强构建新的框架,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

    徐铭独自走在前往镜春园的路上,脑海里依旧在思考关于平展上同调的完善。

    尽管连续数天的遇挫,对其他数学家而言,是再正常不过的情况,但有着构建多尺度解析筛法珠玉在前,使得徐铭感受到代数几何领域的难度。

    只能说不愧是基础数学中的核心领域。

    “看来一味的扑在代数几何上,短时间内难有进展。”

    很快到达镜春园研究中心所在建筑处,徐铭心中暗自思索着有了决定。

    既然眼下面对霍奇猜想遇到瓶颈,那么继续全身心投入照样难有什么进展。

    毕竟很多时候,解决某项数学难题,更多是靠灵感。

    说不定转到其他学科,凭借灵感湍流词条,就在不同学科思维碰撞下诞生出来新的思路。

    特别基本只差临门一脚的物理和信息学科,也该是时候都将其提升到4级。

    当然这也不是让他随便找个课题参与。

    需要好好计划下。

    正想着这点,刚走进一楼大厅,迎面便撞见一位比他大上几岁,戴着副窄边框眼镜的青年男人。

    对方对此没有任何犹豫,立刻主动搭话问好。

    “徐教授早上好。”

    “早上好。”徐铭闻言微笑着点头回应。

    话音刚落又询问道:“其他人都到齐了吗,等会来我办公室开个碰头会。”

    “好的徐教授。”对方听到很高兴的说。

    眼中闪过浓烈的探讨欲。

    下秒便匆匆上楼,显然是去通知其他人去了。

    徐铭对许逸阳不算陌生,对方从某方面来讲,是属于他的学长。

    在燕大数院拿到硕士学位后,选择前往普林斯顿大学读博士学位,前两年毕业便加入了燕京研究中心,目前担任是研究员助理。

    因主要擅长的领域,正是基础数学中的核心领域代数几何方向。

    当研究中心正式成立霍奇猜想专项课题,拿来人员名单由他挑选时,便选了对方和另外两个人参与进来。

    负责对徐铭提出的一些可行方法,进行验证确认。

    能够提高效率减少研发周期。

    至于所谓的碰头会,则是大家坐在一起,针对某些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这对于许逸阳他们,堪称是很不错的学习机会。

    毕竟徐铭最擅长的领域虽并非代数几何,但很多思维和新颖的方法理论,都有着很高的价值和研究意义,甚至含金量不亚于专业的学术讲座。

    可以说丝毫不夸张的讲,哪怕海外数学专家,都希望能有同徐铭交流的机会。

    许逸阳等人正是明白这一点。

    每次有碰头会的机会,都会牢牢抓住,格外的认真。

    尽管几人年龄上都比徐铭大不少,但在数学上却是打心底里敬佩。

    再讲燕大数院这边。

    自从徐铭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且表示暂时没有外出进行交流访问的意向,使得国际上不少高校数学机构,都直接派遣相关人员过来交流学习。

    无形中让燕大数院的地位和影响力,又提升了不少。

    基本经常能看到新闻报道。

    徐铭回到自己办公室,刚接了杯水,便听见外面响起敲门声音。

    “请进。”

    许逸阳和另外两个人推门进来,手中都拿着笔和推导数学常用的草稿本。

    可能因为面对的是偶像,当今数论界权威,几人愣是显得颇为拘谨,身体颇为僵硬的站在那里,甚至比面对田纲院士的时候还要紧张。

    徐铭抬眼注意到这幕,心里也是哭笑不得。

    主要不管他在数论界取得了怎样成就,但年龄上却也才是二十出头,和刚毕业的大学生没什么太大区别。

    肯定不适应老一辈的那种拘束氛围,探讨起来还不能随心所欲。

    如今他是课题主导人,倒也不用顾及什么。

    “都快坐吧。”

    脸上堆出笑容,忙热情招呼大家坐下,随即特意给几人强调了几句。

    “大家不用紧张,就当成是研究生小组间交流,有任何想法都可以提出来。”

    “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