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46章 加速大明灭亡的“明君”  天幕直播靖难,朱棣你别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446章 加速大明灭亡的“明君” (第2/3页)



    朱标也努力看着,试图理清头绪:“父皇,似乎……这些人并非东林党?天幕说,‘最为引人瞩目的主角并非人们通常所认为的那些东林党大人物们’。”

    徐达目光锐利,捕捉到了关键信息:“陛下,您看这句——‘他们彼此之间的派系关系盘根错节、扑朔迷离……与万历时期那种泾渭分明、一目了然的派系格局相比,简直有着天壤之别。’ 似乎崇祯朝的党争,比我们之前了解的还要混乱复杂得多!”

    李善长抚须沉吟,面色凝重:“东林党已然式微,却冒出如此多新兴派系?温派、周派、杨派、刘派、孔派、郑派……这绝非国家之福啊。权力分散若此,政令如何出得了紫禁城?”

    随着天幕的详细叙述,温体仁与周延儒先合作后倾轧,杨嗣昌重组势力对抗东林,刘宇亮与同僚水火不容,孔贞运被迫卷入漩涡,郑三俊关系网复杂难辨……一幅幅派系林立、彼此攻讦的混乱画卷缓缓展开,其复杂程度远超洪武君臣的想象。

    “疯了!都疯了!”蓝玉首先按捺不住,怒吼道,“这他娘的是在打仗吗?敌人都打到家门口了,这帮读书人还在朝堂上搞这些弯弯绕绕?什么浙党楚党川党,听都没听过!有这心思,怎么不去想想怎么对付皇太极!”

    朱棣也看得头皮发麻,低声道:“这……这比战场上的形势还要复杂百倍。敌友难辨,今日盟友明日仇寇,这崇祯皇帝……他是怎么管束臣下的?”

    朱元璋的脸色已经黑如锅底,他猛地一拍御案,震得笔墨跳起:“岂有此理!简直是岂有此理!咱设立朝廷,是让他们替天子牧民,治理天下的!不是让他们拉帮结派,搞这些鬼名堂的!”

    他指着天幕上那些派系名字,气得手指都在发抖:“看看!看看!什么温派、周派、杨派……咱的大明朝廷,什么时候成了他们分赃夺利的菜市场了?!一个小小的户部郎中,怕是都能扯出七八个派系的关系来!这还怎么做事?这还怎么打仗?这朝廷不完蛋,还有天理吗?!”

    马皇后在一旁也是忧心忡忡,轻声道:“重八,息怒。看来这崇祯皇帝,也是身不由己,被这乱局困住了。”

    “困住?”朱元璋冷哼一声,“他是皇帝!是天子!一言九鼎!咱看他就是无能!压不住场面,才让下面的人乱成这副鬼样子!真是丢尽了咱老朱家的脸!”

    天幕的内容继续深入,揭示了崇祯皇帝试图在各方势力间维持平衡的努力:起用旧宣党汤宾尹(未成),任命曾提议为魏忠贤建生祠的施凤行为首辅(吓跑),甚至启用曾投靠阉党的阮大铖,以及引入宦官势力制衡文官集团……

    “平衡?他管这叫平衡?”徐达看得连连摇头,“这分明是饮鸩止渴!引入阉党余孽,重用宦官,这……这是嫌朝廷不够乱吗?”

    李善长则看得更深一层,叹息道:“陛下,恐怕这崇祯皇帝,也是无人可用,无计可施了。文官集团派系倾轧,政令不通,他只能试图引入其他力量来打破僵局。只是……方法实在拙劣,甚至可悲。你看那施凤行,竟被吓得直接辞官……可见其权威已然扫地。”

    朱标看着天幕上崇祯皇帝六下罪己诏的描述,面露不忍:“六次罪己诏……他心中想必也是极苦的。只是,为何会走到这一步?”

    此时,天幕提到了少数力图中立、致力于实务的大臣,如推行“一条鞭法”改良、最终殉国井中的范景文,以及上书建议消除党争的倪元璐。

    “总算还有几个干正事的!”朱元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