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秘闻 (第1/3页)
刘义真在当天黄昏时,就已进驻金墉城。
金墉相较于洛阳来说,无疑是座小城,但足以容纳刘义真带来的十万军民。
毕竟在隋末时,李密率三十万人兵发河洛,就是以金墉为行营。
眼下大敌当前,刘义真入城后,无心宴饮,他在将佐们的簇拥下,登上百尺楼,遥望黄昏下的邙山。
许久,他回头问道:“可有什么法子能将魏军激下山?”
身后众人面面相觑,魏军如今铁了心要坚守山寨,不是寻常的激将法能够奏效的。
正此时,段宏突然出声道:“下官曾仕魏,在河东时,听说过一则秘闻。”
刘义真若有所思,道:“不妨直言。”
其余众人也纷纷看向了段宏,等着他继续说下去。
“太元元年(376年),苻秦进攻代国,代王拓跋什翼犍之子拓跋翼圭缚父请降,而那位拓跋翼圭便是魏国开国之君。”
段宏说罢,以刘义真的反应最大:“怎么可能!”
这其中的信息量太大了,直接冲击他的固有认知。
段宏口中的拓跋翼圭,即拓跋珪,他没有汉名,属于音译,故而又常被写作拓跋开、拓跋涉珪、拓跋翼珪、拓跋什翼珪等等。
刘义真起初以为段宏说的秘闻是指拓跋珪之母贺氏被其祖父拓跋什翼犍收继,他并非拓跋寔的遗腹子,而是拓跋什翼犍之子。
如今,且不说拓跋珪的生父究竟是拓跋什翼犍,还是拓跋寔,史书记载,拓跋珪生于太和六年(371年),前秦进攻代国的时候,他才五岁,哪来的能力降服拓跋什翼犍,向前秦请降。
而且刘义真记得拓跋什翼犍是在内乱中被一个名叫拓跋寔君的逆子所杀,怎么在段宏的嘴里,却成了前秦的俘虏。
但转念一想,拓跋珪复国时,只有十五岁,而拓跋什翼犍又不是仅存了一个儿孙,如果按照史书记载,拓跋珪六岁就被送往了长安,又哪来的威望能够在牛川部落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