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31秘闻  刘宋:未满十二,是关中之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131秘闻 (第2/3页)

会上被推为共主。

    考虑到崔浩在修国史时,因为暴扬国恶家丑,而被夷灭五族,因此,《魏书》中关于代国、北魏前期的一些记载确实不能尽信,那段历史只怕早被删改得面目全非。

    而刘义真也终于想起了段宏所言在后世史书中确有记载,不过不是《魏书》,而是《晋书·苻坚传》。

    原文是:坚既平凉州,又遣其安北将军、幽州刺史苻洛为北讨大都督,率幽州兵十万讨代王涉翼犍翼犍战败,遁于弱水,苻洛逐之,势窘迫,退还阴山。其子翼圭缚父请降,洛等振旅而还,封赏有差。坚以翼犍荒俗,未参仁义,令入太学习礼。以翼圭执父不孝,迁之于蜀。

    代王涉翼犍,即拓跋什翼犍。

    暂且不提拓跋珪是不是拓跋翼圭,《魏书》与《晋书》关于拓跋什翼犍的结局存在明显冲突,一个是记载拓跋什翼犍被拓跋寔君所弑,另一个则记载被苻秦送往太学,学习礼仪。

    相较而言,刘义真认为《晋书·苻坚传》的说法可信度更高。

    拓跋什翼犍战败后,受到国人的质疑,故而发生内乱,拓跋翼圭是胜利者,他能够缚父请降,也必定是赢得了一众部落酋长的支持。

    尽管被迁于蜀地,但在前秦分崩离析后,拓跋翼圭完全可以逃回草原。

    如果拓跋珪就是拓跋翼圭,便可以解释他为何能够轻易复国,在牛川大会上被推为共主。

    当然,倘若这个猜测当真,那么拓跋珪就不可能是生于太和六年(371年)。

    至于后世有人说崔浩暴扬国恶家丑,是指他直书拓跋氏收继婚、屠城等事,刘义真反倒觉得这两件事没那么敏感。

    胡人收继婚,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如果是因为屠城的话,魏收在写《魏书》时,肯定找不到拓跋珪屠五原,屠高车薛干部所居之城的相关史料。

    古代汉人最重视的便是孝道,而拓跋焘则是汉化的鲜卑人。

    崔浩如果在国史中记载拓跋焘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