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情意绵绵》 (第2/3页)
下课铃响的时候,好多学生脸上都带着意犹未尽的表情。小海收拾书包时,破天荒地抬头快速瞄了武修文一眼,声音很小却清晰地说:“老师,那首诗……挺好的。”
武修文心头猛地一热,还没等他想好怎么回应,男孩已经背着书包匆匆跑出了教室。望着那略显瘦弱的背影,一种混杂着巨大成就感和微微酸楚的情绪在他胸腔里弥漫开来。他想起自己初来海田时的格格不入,想起那些因为口音和教学方法而被质疑,甚至暗自嘲笑的日子。这一刻,所有的坚持和挣扎,似乎都找到了沉甸甸的意义。
他收拾好教具,刚走出教室门,一眼就看见黄诗娴正倚靠在走廊尽头的栏杆旁,显然是在等他。
阳光在她身上跳跃,她脸色仍有些苍白,眼底带着一夜未眠留下的淡淡青影,显然还在为父亲的病情忧心忡忡。然而,她看向他的那双眼睛,却亮得惊人,里面盛满了毫不掩饰的兴奋和……赞赏?
“武老师!”她几步迎上来,声音里还带着一丝疲惫的沙哑,却压不住那股雀跃,“你刚才课上讲的‘灯塔’和‘舵手’,真的太棒了!我在隔壁班都听到你们讨论得那么热烈!特别是你最后引导小海他们的那种方式……”
她语速很快,几乎是迫不及待地和他分享刚才在窗外偶然听到的片段,并顺着思路,开始探讨如何将这种情景模拟和隐喻更自然地融入语文阅读教学里。她的思维敏捷,见解总是能恰到好处地戳中关键点。看着她认真发亮的侧脸,武修文有些出神。
昨夜码头风雨中,那个脆弱无助、抓着他衣袖仿佛抓住救命稻草的她,与眼前这个因为教学创新而闪闪发光、充满生命力的她,慢慢地重叠在一起。他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塞得满满的,又软又胀,那股压抑了太久的情感几乎要决堤而出。他想告诉她,昨夜他没来得及说完的话是什么;想问她父亲情况怎么样了,需不需要他做点什么;想告诉她,她此刻眼睛发亮的样子,好看得让他移不开眼……
然而,就在他嘴唇微动,准备开口的刹那,教导主任梁文昌笑着从楼梯口转了出来:“修文老师!诗娴老师!正好都在!李校长让我通知一下,下午放学后临时开个短会,专门让修文老师分享一下今天这节数学课的创新思路!赵皓星老师刚才可是跑到校长室一通猛夸,说这种模式对语文思维启发也大有帮助!”
武修文微微一怔,连忙点头应下。黄诗娴也迅速收敛了方才的激动,笑着表示一定准时参加。
梁主任满意地背着手走了。走廊里又只剩下他们两人。气氛似乎一下子又跌回了那种微妙的、欲言又止的黏稠状态。担忧、欣赏、未尽的话语、突如其来的会议……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无声地涌动。
黄诗娴抿了抿唇,率先打破了这短暂的沉默,声音轻了下来:“那我……我先回办公室,看看我爸那边有没有新消息发来。下午开会……再见。”她顿了顿,抬起眼,眼神里的关切几乎要溢出来,“你……你也记得抽空歇一下,别太累。”
说完,她转身离开,脚步不像平日那般轻快雀跃,却依旧带着一股柔韧的劲儿。
武修文望着她的背影消失在楼梯转角,那句哽在喉咙口的关切终究没能追上去。他下意识地握紧了手中的教案本,纸张坚硬的边缘硌着掌心,带来一丝清晰的钝痛。
教学上的意外突破带来了短暂的喜悦,同事领导的认可带来了鼓舞,可她眼底那强行压抑的疲惫和担忧,却像一根最细最韧的丝线,缠绕在他心上,微微地扯着疼。
而昨夜那个关于举报叶水洪的突兀电话,像一片无法驱散的荫翳,重新浮上心头。那通电话,真的只是巧合吗?
阳光依旧温暖明媚,他却无端地感到一丝难以言喻的寒意,正悄无声息地蔓延开来。
……
下午的教研会议,气氛出奇地热烈。
小小的会议室里挤挤挨挨坐满了人。不仅六年级的数学老师全数到场,赵皓星等语文老师,甚至其他年级一些没课的年轻教师也闻讯跑来,都想听听武修文这节“一战成名”的数学课到底是怎么上的。
武修文站在前面,起初难免有些拘谨。他本性并不擅长在众人面前高谈阔论,尤其不习惯剖析自己的内心和所谓的“教学理念”。但当他的目光触及台下,黄诗娴坐在角落,对他用力地点点头,眼神里是全然的信任与鼓励;李盛新校长投来温和而充满期许的目光……将心底那点怯意稳稳压了下去。
他没有讲任何高深的理论,只是坦诚地分享了自己昨夜的恐惧与感悟,分享了看到小海那样沉默的学生时内心的焦灼与无力。“我只是觉得,知识不该是冷冰冰的、让人害怕的浪头。它应该是灯塔,是船桨,是能让孩子觉得自己‘可以’、自己‘能行’的力量。”
他详细讲解了如何将一道典型的、学生普遍畏难的“工程问题”应用题,改编成需要小组协作寻找“灯塔”的“破浪行动”。他展示了学生们在讨论中产生的各种看似稚嫩却充满灵光的思路草图,尤其重点展示了小海最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