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94章 满门忠烈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594章 满门忠烈 (第2/3页)



    轮到李敖的时候,李敖表示自己迫不及待地想要去鹏城看看:“沪市和鹏城都是大陆对外改革的主要城市,听说鹏城现在发展的比沪市还快,我想去看看。”

    记者有点尴尬,随后将话筒对准了其他人。

    八十年代鹏城发展的速度远远高于沪市,后来通过浦东开发,实现了加速发展。

    轮到刘一民发言时,刘一民在夸赞沪市成就的同时,又表达了自己对黄浦江两岸交通的担忧。

    “记者同志,希望你能将我的原话刊登上去。这么多人通过轮渡上下,安全问题一定要重视。”刘一民说道。

    “好的,刘一民同志,我记住了。”记者笑着说道。

    晚上回到酒店,刘一民接到了《花城》主编李士非打来的电话,希望岛上作家代表团能到《花城》坐客,双方举办一次交流会。

    “李主编,您这是?”

    对于李士非突然横插一杠子,刘一民略带不满。交流会有条不紊的进行,要是到《花城》编辑部开一次交流会,整个行程都得改动。

    “一民老弟,都要到粤省了,我们《花城》不跟岛上作家见一面,那是遗憾。得知代表团马上要来,编辑部和南方作家都很高兴,非要我打电话。我要是不打电话,老兄我这主编的位置估计要坐不稳了。

    你体谅体谅我,我们《花城》一定办好这次交流会。”李士非大吐苦水,诉说自己的难处。

    “老李啊,你这是绑架我,我要是不答应,我就是不近人情。先别说去不去,你们想交流什么?”刘一民好奇地问道。

    刘一民跟李士非并不熟悉,以前召开文代会的时候见过一面,后来联系主要是约稿。但是刘一民除了一篇报告文学在徐驰的建议下发表在《花城》外,再也没有发过。

    后来李士非觉得没戏,也就没再联系过。

    李士非一听觉得有戏,赶紧说道:“一民同志,我们想探索一下纯文学的在商业化时代的坚守,另一方面谈论一下先锋文学。”

    “我知道了,老李啊,我看看时间,另外再征询一下代表团的意见,要是时间足够的话,可以去你们那边转一转。”

    刘一民对《纯文学在商业化时代的坚守》这一内容还挺感兴趣,如今《花城》杂志价格虽然在不断提高,但是仍然入不敷出。

    《花城》这一全国“四大名旦”之一的杂志都是如此,其余杂志更不必说。

    《花城》的价格从79年的几毛钱到如今已经长到了一块五,现在又在酝酿着涨价。

    《花城》内部有一种思潮,那就是通过商业化赚钱,比如刊登广告。但是商业化遭到了大多数人的反对,认为一旦商业化就不是他们坚持的纯文学。

    挂断电话后,刘一民没有再去打扰代表团成员,而是去洗了一个澡准备休息。

    第二天早上八点,代表团成员走出酒店在沪市街头的小店里吃生煎,刘一民趁机询问了一下大家的意见。

    “《花城》?这个杂志挺有名气的,如果绕道一趟的话,我觉得挺值得。”陈映真说道。

    齐邦媛也表示自己听说过《花城》:“《花城》这家杂志就跟中国的南北方一般,越往南走我就越发现,商业氛围和人们的思想变化越大。《花城》主要刊登的是先锋派文学作品,代表了目前大陆文学的发展方向。”

    先锋派作品在《收获》《花城》《人民文艺》等大杂志上都有,但是《花城》现在几乎是以先锋文学为主。

    《人民文艺》目前在发展先锋文学的时候,仍然坚持着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方向。这是当时刘一民参加《人民文艺》编委会时,跟王濛等人一起定下来的基调。

    “《花城》想探讨一下纯文学杂志如何在商业化大潮中的生存问题,以及对于先锋文学的讨论。”刘一民说道。

    汪曾祺夹起碗里的生煎说道:“我倒是也想跟他们讨论一下先锋文学。”

    “那既然如此,那咱们就绕道《花城》一趟。”刘一民拍板说道。

    因为是下午的飞机,他们上午有几个小时的休息时间。以李敖和陈映真为首的岛上代表团想去沪市的商场逛一逛,买一点特产带回去。

    刘一民让闫真陪着他们,别再走丢了。

    齐邦媛找到刘一民寒暄了好大一会儿,刘一民以为她想说岛上乡土文学方面的问题。

    最近这几天,大家都感觉到齐邦媛态度有所转变,刘一民对于她关于大陆和岛上文学关系的认知转变持乐观态度。

    但是没想到齐邦媛竟然说的是想去金陵一趟:“一民,抵达鹏城后,有一天的休息时间。这段时间我想一个人去金陵,张大飞牺牲后,他就葬在金陵,我想去看看。”

    “这件事儿啊!”刘一民有点头疼,让齐邦媛一个人去金陵,显然不符合规定,另外安全也是一个问题。

    “好不容易回来一趟,又到了沪市,近在咫尺,不去看一眼总是心不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