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96章 炮轰先锋文学(求月票)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596章 炮轰先锋文学(求月票) (第1/3页)

    汪曾祺的话有道理,但目前市场经济是发展的潮流。如果《花城》之类的杂志一直由政府进行补贴,在未来文学杂志市场式微之时,也不一定能够凭借非盈利的经营方式能够赢得读者的青睐。

    现场的大多数人都在证明杂志商业化是未来的发展之路,但当真正开启商业化之后,内心不免又是一阵遗憾与落寞,心中升起一个巨大的问号——难道纯文学真的没有出路了?

    对于支持商业化的人来说,内心无疑是复杂的。在众人之中,李士非的内心最为复杂——阶段性目标完成之后的空虚和对前路的不可预料感一时间涌上心头。

    刘一民再次说道:“敢于商业化只是第一步,李主编,接下来还有更为艰难的道路要走,漫长且艰巨。我相信全国的杂志同行们,都在等《花城》走出一条纯文学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道路出来。”

    李士非镇定了一下精神:“一民同志说的对,《花城》的同志们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一定要劲往一处使,拧成一条绳。不管大家关于商业化的意见如何,既然编辑部已经做出决定,大家就不要再有异议。

    一民同志,你是《人民文艺》的编委,我们希望在接下来可以成为我们《花城》的编委,为我们指导下工作。”

    李士非在交流会上提出邀请,刘一民着实是没想到。

    刘一民还没说话,李敖调侃道:“刘教授鼓励一下《花城》的朋友,可这一鼓励竟然把自己给搭进去了。”

    闻言大家一笑,刘一民说道:“李主编有什么想要交流的可以写信、打电话、拍电报都行。可是要作为编委,燕京和广州距离过远,怕是有点鞭长莫及。”

    李士非见刘一民婉拒,就没有再继续提起这茬,而是开始了接下来的讨论。

    针对先锋文学,岛上作家其实也非常好奇。只不过燕京和沪市的作家对于先锋文学的研究有限,他们才一直没有提出。

    齐邦媛上来就问道:“我在来之前听人讲,大陆的先锋文学的发展不亚于一场思想启蒙,获得了自我表达和个性解放。但也有人认为这是一场思想迷乱,为打破常规而打破常规所写的文章。形式迷乱、内容迷乱、思想肤浅和价值肤浅。

    我想问一下,大陆的先锋文学作家写作的动因是什么?”

    齐邦媛上来就给了先锋文学一记重锤,苏童和格非两人对视了一眼后都看出两人眼里的慌乱。

    李士非看没人说话,于是自己接话:“我认为大陆的先锋文学作家写作主要是当前的环境决定的,改革开放和中西方文学的冲击之下,使得一部分作家写作之时,力求打破传统文学写作方式,经历过十年,在内容表达上又蕴含大量的暴力元素。

    但先锋文学说是‘思想启蒙’有夸大的嫌疑,但是对于个性解放和个体对自由的追逐,是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其实先锋文学是在消解过去的文学、思想?”李敖问道。

    “谈不上消解,是在重构。”格非说道。

    苏童说道:“可能是因为我们的身份,先锋文学作家多为年轻人,年轻人本身就拥有极大的个性和反传统精神。但是说思想迷乱、形式迷乱,我觉得这是一部分人针对先锋文学的攻击。”

    当听到苏童说出“攻击”二字,刘一民看到汪曾祺的嘴角明显抽动一下。

    苏童这样一来,好像直接划了一道线,将一部分直接划到了对立面。

    还是年轻!刘一民暗道。

    现场真正的先锋文学作家就他们俩人,本身辩论能力就弱,这样一来,不想对先锋文学发表意见的人也忍不住说几句。

    刘一民轻轻拍了拍汪曾祺的手,示意他先不要说话。

    其实大多数人也将汪曾祺视为先锋文学作家,格非曾公开称汪曾祺是先锋文学的开山祖师。之所以这样说,汪曾祺的《受戒》打开了文学描写的新大门。

    但是汪曾祺却不喜现在的先锋文学作品,认为现在的先锋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