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95章 商业化时代的迷茫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595章 商业化时代的迷茫 (第1/3页)

    翌日清晨,秦淮河上晨雾还没有消散,自行车嘎吱嘎吱碾过旁边的石孔桥。一辆辆自行车的链条响声,听起来倒是颇为悦耳。

    刘一民带着大家收拾好行李后,去夫子庙周围吃早餐。刚吃完饭,苏省文联的人就到了。

    “同志们,出发吧!”李进精神抖擞的从车上走了下来。

    李敖笑道:“我们也能称‘同志’吗?”

    李进笑呵呵地说道:“我们都是中山先生的学生,当然可以称同志。”

    “哈哈哈,可惜,我骂gmd骂的最凶。不过,我们倒是渴望国家统一的同志!”李敖说道。

    三毛望着秦淮河说道:“是啊,我们都是渴望统一的同志!”

    刘一民招待大家赶紧上车,夫子庙离遇难同胞纪念馆并不远,只不过上班路上自行车比较多,他们行驶了二十分钟左右才到。

    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同志昨晚就接到了两岸代表团要来参观的消息,现在已经在门口等候许久。

    从门口走进去,纪念墙上遇难者三十万的数字十分显眼。众人在悼念广场上站成一排,李进站在前面念过悼文之后,代表团向遇难同胞赠送花篮。

    “向遇难同胞鞠躬,一鞠躬!”走回人群中的李进大声地说道。

    “二鞠躬!”

    “三鞠躬!”

    “大家往这边走,这里是资料区。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原址是一处‘万人坑’遗址,陈列室里面摆放的有当时建馆挖掘出来的同胞遗骸。”纪念馆的馆长在旁边向大家做着介绍。

    齐邦媛落在人群后面,不知道在思考着什么。

    陈映真对于馆内的资料询问的非常认真,仿佛是要将这里发生的事情全部记下来。

    现在建好的是一期工程,后来遇难同胞纪念馆又经过了两次扩建才达到了后来的规模。

    等参观完纪念馆,李敖说道:“真应该在前面立一个小日本天皇的雕像,让他日日夜夜跪下来赎罪。”

    刘一民在上车的时候,最后又看了一眼纪念馆。

    李进冲着代表团成员说道:“希望大家以后还能常来大陆,常来金陵转转,再过几年,相信大陆又会不一样。”

    “以后肯定常回家看看。”陈映真肯定地说道。

    齐邦媛忽然叹息一声望向刘一民:“一民啊,你说的没错。我在抗日战争里的感受视角太过精英化,我当年能从金陵逃出去,可还有如此多的人逃不出去。”

    “齐大姐,你感触很深嘛!”李敖扭头说道。

    齐邦媛继续说道:“看得多了,想的也就多了。年轻时候的我,家境优渥,对于国家和社会的看法太过肤浅。我没办法体会到普通人的艰辛,我现在有点体会到了。”

    刘一民让齐邦媛先好好休息,前天没睡好,昨天又哭了一场,年纪大了,身体别再支撑不住。

    李进讲述了一下自己当新四军的时候所经历过的残酷战争,尤其是当年的皖南事变。

    “光头就是个FD派!”李进忍不住骂道。

    李敖说道:“对,他妈的,大聪明没有,小聪明不断。GMD里帮派盛行,现如今岛上也有许多黑社会,这就叫上梁不正下梁歪。”

    从金陵飞往广州的飞机是中午起飞,他们在外面简单吃了一顿饭就直奔机场。

    “机场不远,大家不用着急。”李进笑着说道。

    陈映真看了看时间:“咱们到机场得二十分钟左右,距离不短。”

    “岛上不能跟大陆比,大陆太大了。咱们觉得半个小时就是很久,大陆人觉得坐火车半天能到就不远。”蓝博洲说道。

    当时蓝博洲询问闫真从燕京到秦皇岛有多远,闫真说不远,蓝博洲信以为真,结果又是坐火车,又是坐大巴。

    “哈哈哈,你到疆省,你坐一天火车也不一定出省。”刘一民说道。

    蓝博洲无奈地摇了摇头:“这就是差距啊!”

    到了飞机上,刘一民询问陈映真是否已经把《上帝的签证》这本的稿子内容给记录了下来,如果记好了,自己就开始送到《人民文艺》准备发表了。

    岛上作家代表团全都看完了,刘一民也该交到《人民文艺》了,要不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