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7章 金棕榈奖 (第1/3页)
在大家看来,鹏城要想成为科技之城何其艰难。尤其是岛上代表,他们承认鹏城发展迅速,但此时根本不具备发展科技的条件。
如今的鹏城发展是建立在开放政策、廉价劳动力的基础之上,由此承接了外国大量制造业务。但发展科技,那是需要实打实的钱。
齐邦媛望着远处的楼房询问道:“我在岛上和香江,都看过关于大陆改革开放的文章,加上我最近的了解,改革开放在大陆的争议一直没有停歇,都说大陆能不能坚持下去尚未可知。”
“一定能坚持下去,齐大姐,你就看好吧。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改革都不会停止。”刘一民说道。
李敖提起苏联继斯大林之后的改革,苏穗宗和苏勋宗之后也提出不少的改革开放,但目前看来,苏联这架机器有越来越生锈的苗头了。
“自斯大林之后,苏联那也他妈能算改革?都是修修补补或者是找一套说辞罢了。分析苏联,要从主体斯拉夫人的性格上分析,这个民族就是极端好胜的民族,况且想要通过意识形态来组建自己的秩序,这是行不通的。
想要在美西方之外组建一种世界秩序,不能简单靠意识形态来进行敌我区分喽。国与国之间真正捆绑在一起的,只有利益,哪有什么哥们儿义气。”刘一民毫不掩饰自己的内心想法。
负责招待的同志不敢接他们的话,犹豫片刻后迅速转换话题,称要带着他们去附近的蛇口工业园区一趟。
“今年底我们鹏城出口规模有望达到十四亿人民币以上,人均出口值涨到一千二百美元。为了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我们不仅给政策,还在简化手续上下功夫。
不仅在工业上发展快,在出口农业上也发展快。香江距离我们鹏城近,但是香江这个地方寸土寸金,不仅蔬菜本身无法自足,就连淡水都没办法保证。
我们养鸡养鸭,种植蔬菜往香江送,光这些都能赚七八个亿的港币。”
走进蛇口工业园,各种各样的外资和合资工厂映入眼帘。门口卡车进进出出,甚至有的地方排成长队,工人们来回装货卸货。
工人们虽然疲惫,但没有人抱怨。跟以前相比,打工赚的钱比以前多多了。现在能将汗水换成钱,以前想换钱都没地方换。
汪曾祺看到这一幕乐观地表示:“若将鹏城的经验推广至全国,到时候全国都是鹏城喽。”
刘一民笑了笑没说话,老汪同志还是太乐观了。
在鹏城要参观三天,前两天大家组团参观,第三天则是分队参观,代表们可以自己定目的地。
前两天行程结束之后,鹏城主要领导邀请代表团吃了一次晚宴。在晚宴上,鹏城领导回答了许多关于鹏城改革的问题以及整个城市的规划。
他们用白纸形容鹏城这片土地,而他们要做的就是在白纸上规划厂房、公路、大楼和小区。
“我们鹏城已经开始了商业化住房,大家可以在我们鹏城买一间房子,时不时来看一看,我相信每年都有新的变化。”
鹏城第一个商业住房小区东湖丽苑,卖的时候五万元一套,之后房价一路上涨,涨到四五万块钱一平方。
该小区是鹏城出地,港商出钱,最后销售按比例分成,这种模式就叫做补偿贸易。
刘一民笑着说道:“听说现在鹏城的房子可不好买,房子看着不便宜,但是鹏城有钱人多啊,加上外商和华侨,房子一直是供不应求。”
“哈哈哈,刘教授说的对。当然我们鹏城看着是风光,可是我们其实也难。全国上下都在看鹏城,我们压力很大。”
晚上宴会散去,众人望着鹏城的夜景,耳边还能听到轰隆隆的建造声。
“真是一片希望之地!”蓝博洲说道。
连着参观两天,加上鹏城的气温很高,对于众人的体力是极大的消耗。刘一民回到酒店没多久,就躺在床上睡了起来。
翌日,刘一民和李敖、白先勇、汪曾祺四人去参观了一下鹏城的公园和中英街,之后抵达国际贸易大厦。
等抵达国际贸易大厦才发现,几个小组不约而同地聚集在了国贸大厦。
“看来大家都想看看三天一层建成的国际贸易大厦。”刘一民伸手请大家往前走。
齐邦媛抬头望着五十多层的高楼,眯着眼说道:“这可是大陆第一高楼啊,鹏城改革开放的代表,我们当然要来看一看。”
国际贸易中心集办公、贸易、金融、食宿和观光为一体,上面有国内最先进的旋转餐厅。
众人坐着电梯走上观光层,大半个鹏城映入眼帘,现场观光和洽谈合作的人不少,刘一民还遇到了豫省过来学习的团队。
“既然来了,咱们就在国贸中心用餐吧。”刘一民说道。
见大家同意,刘一民立即让闫真过去准备,闫真因为没搞懂餐厅的点餐顺序,还搞出一点笑话。
走回来的闫真讪讪一笑:“鹏城发展的太快了,好多东西现在也跟外国人接轨。咱们大家是喝茶还是喝凉饮?”
“喝茶吧,谁喝凉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