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 《上帝的签证》首演 (第2/3页)
真停下脚步,犹豫地问道:“那我以后还用写公文吗?”
“当然。”刘一民起身走到闫真旁边,苦口婆心地说道:“闫真啊,这是对你驾驭不同文风的考验,你想想,等你的文风在和公文随意切换的时候,是不是就是写作大成之时?”
“老师,您说的有道理。”闫真重重地点了点头,眼睛中闪烁着感激的神色。
得师如此,生复何求?
闫真走出办公室后,立即回到座位上开始阅读。看书的时候嘴角含笑,心里美滋滋地说道:“原来在刘老师的心中,我也是作家!”
一整天,闫真都沉浸在“作家”的赞誉中。不过第二天,现实就把他拉了回来,文研所已经有新培训老师入校了,他得干活了。
有的人是想提前到燕京游玩一番,有的人则是想提前进所,还能跟上一届的受训老师聊聊天,探讨一下文学教学工作。
下午五点,刘一民跟学生打过招呼之后,便走出了中文系办公楼。
忙活完的严家炎看到刘一民走的方向不对,赶紧问道:“一民,你这是往哪儿去?你的车不就在这儿吗?”
“我去蔚秀园一趟。”刘一民说道。
“你去蔚秀园干嘛?”严家炎说完便反应了过来:“你的小孩儿要上幼儿园了啊!”
“是啊,已经三岁了。”刘一民笑道。
“走,我也过去看看。”严家炎拍了拍身上的灰尘,燕大马上要开学,刚才严家炎自己收拾了一下办公室。
燕大附属幼儿园在蔚秀园内,有大门专门用来和燕大隔开,蔚秀园原本是圆明园的一部分,里面建筑古色古香,树木郁郁葱葱。如今里面只有门卫和几名老师在值班,显得格外幽静。
门卫得知他们的身份后,爽快地放他们进去。有老师将刘一民认了出来,快速走过来问道:“刘教授,您怎么过来了?”
“下个月我的两个孩子要来上学,我提前过来看看咱们幼儿园的环境。”刘一民站在院子中间,打量着四周的设施。
“您想去哪儿看看,我给您介绍,咱们燕大的幼儿园,在整个燕京设施都是最好的,教学计划完全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小朋友。
您两个孩子叫什么名字?您就放心的送来,我平常帮您留意留意。”
“不用,不用特意留意。他们两个是来学习的,跟所有燕大子弟一个样。”
刘一民参观了一下幼儿园的教室、食堂和活动室,严家炎笑着说道:“一民,感觉怎么样?”
“不错,比市区的某些幼儿园还好。”刘一民满意地说道。
“有没有对两个小家伙上学充满期待?”严家炎问道。
“是挺期待的。”
严家炎闻言拍了拍刘一民的肩膀,幽幽地说道:“有你期待的!”
“怎么?”
“没事,你会明白的。”
八月底,刘一民接到汪阳的消息。《一个人的朝圣》已经通过洛迦诺国际电影节的选拔,等电影节开展之后,这部电影将正式在电影节公映。
“听说洛迦诺电影节有一个巨大的广场,展出的电影可供数千名观众同时观看,数千人啊,这是何等的盛况。”汪阳脑海中不禁畅想数千名瑞士观众齐聚一起观看中国电影的场景。
刘一民笑着说道:“汪厂,您要是想知道数千名观众观看电影的盛况,我建议你去我们大队看看。每次放电影的时候都格外热闹,周围的大队都去看,树上都挂着人。”
“嘿!哈哈哈,你啊,那能一样吗?电影节还能让人挂着看?哈哈哈。希望黄导能够带着影片,抱一个大奖回来。什么百花奖啊,金鸡奖啊,我实在是看腻了。”
“呦,您口气什么时候这么大了?我上次在沪市见徐桑楚厂长,听说您还埋怨沪影厂拿奖太多,挤占了兄弟厂的名额呢!”
“放屁,徐桑楚那家伙是在信口开河,我用嫉妒他?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汪阳破口大骂道。
“哈哈哈,汪厂。黄导和焦晃同志还在北戴河,等休假回来,让他们带着影片回沪市,跟家人聚一聚,就能够去参加电影节喽!”
“我也是这样想的,到时候咱们就静待喜讯吧。”汪阳笑着挂断了电话。
他不单单拿到了审核通过的消息,他还知道洛迦诺电影节亚洲方面选片人马克.穆勒对这部电影的盛赞,认为这部电影极具‘爱和同情心’,让人们将视角关注到老人的晚年家庭及情感生活,获奖概率极大。
刘一民挂断电话后,冲着北戴河作协创作之家的工作人员说道:“谢谢啊,这阵子住在这里麻烦你们了。”
“刘教授,您说笑了,为作家服务,就是我们的工作。”
住在北戴河,每一次来电话,都要创作之家的工作人员跑过去通知刘一民。
“一民同志,我给你摘了点梨子和苹果,你拿回去尝尝。熟的太少了,等全部熟了,再给你送点。”李秀文笑着说道。
“老李,实在是辛苦你了。”刘一民感动地说道。
“嗐,说啥谢,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