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0章 行走的钱袋子 (第四更,求首订!)  重生香江:从糖水铺到实业帝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50章 行走的钱袋子 (第四更,求首订!) (第1/3页)

    九龙塘,思远影业《醉拳》片场。

    空气中弥漫着尘土、汗水以及盒饭混合的独特气味。

    程龙正在简陋的布景前反复演练一个高难度踢腿动作,汗水浸透了戏服。

    导演袁和平紧盯着监视器,眉头微蹙,不时喊停调整。

    吴思远站在片场边缘,手里捏着一份刚送来的报纸,脸上带着一丝得意。

    报纸娱乐版头条赫然是:糖水大王跨界!陈记豪掷二十万投资吴思远新片《醉拳》。

    与陈秉文预热日本、东南亚市场的想法一样,吴思远同样想着在《醉拳》上映前,预热港岛和湾湾的市场。

    而陈秉文投资二十万港币,无疑是最好的宣传点。

    “糖水大王”、“二十万港币投资”,这样的新闻标题,天然具有吸引读者关注的作用。

    于是,再与陈秉文商量后,就有了这篇新闻报道。

    “吴生,刚才有电话打过来!”助理阿强小跑过来,低声道,“又是邵氏那边的李制片,问您晚上有没有空喝茶。”

    吴思远摆摆手,语气带着点不耐烦:“就说我今晚约了人谈剧本,改天吧。”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以后这种探口风的电话,你看着应付就行。”

    阿强点头应下,心里却暗暗咋舌。

    自从三天前陈秉文那二十万投资到账,以及那份放弃港台分成、只拿日本和东南亚版权的合同签署后。

    在吴思远有意无意的放出风声之后。

    吴思远办公室的电话就没停过。

    以前对思远影业爱答不理的电影公司老板、制片人,甚至一些独立导演,都像闻到腥味的鲨鱼,纷纷找上门来。

    原因无他:一个手握重金、要求古怪,只要海外版权、且似乎对电影圈规则不太熟悉的“外行金主”出现了!

    此时港岛电影行业处于一个变革与转型的时期,大型电影公司资金充裕,新导演及独立制片人资金短缺。

    而且电影的融资渠道相对单一,主要依赖于大型电影公司和少数富商的投资。

    对于一些新导演和独立制片人来说,很难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

    陈秉文这个“糖水大王”的出现,无异于一块从天而降的肥肉。

    “吴生,陈生那边真的只要日本和东南亚版权?”

    阿强忍不住又确认了一遍,他总觉得这买卖透着诡异。

    吴思远瞥了他一眼,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白纸黑字签的合同,还能有假?

    陈生是做实业的,想法和我们搞艺术的不一样。

    他看好日本和东南亚市场,愿意赌一把,我们乐得轻松拿钱拍戏。

    至于怎么发行”他耸耸肩,“谁知道呢?也许他另有门路,也许就是钱多烧的。

    反正,对我们没坏处。”

    他拍了拍阿强的肩膀:“行了,盯着点片场,我去打个电话。”

    他转身走向安静的角落,心里却在盘算:陈秉文这笔钱真是及时雨,不仅解决了燃眉之急,还无形中抬高了思远影业的身价。

    现在圈内都在猜测,这个“糖水大王”到底什么来头?

    他下一个投资目标会是谁?

    这个疑问,很快也萦绕在更多人的心头。

    观塘厂办公室。

    陈秉文正与凌佩仪讨论加盟手册的细节。

    “凌总监,加盟商的筛选标准必须再细化。”陈秉文将加盟手册草案推向凌佩仪,手指指着“加盟商资质”条款上:“‘具备一定餐饮经验’这一条看似合理,实则可能把真正有实力的人挡在门外。

    很多优质投资者未必有餐饮背景,但可能在其他行业积累了成熟的运营能力。

    我们真正需要的不是有餐饮经验的人,而是会经营的人。”

    凌佩仪点头,快速记录:“明白。我会补充具体条款,并设计一份详细的背景调查表。

    另外,原料统一配送的损耗率控制,我建议引入奖惩机制”

    正讨论间,高振海敲门进来汇报:“文哥!有客人找!”

    陈秉文微微皱眉,对凌佩仪道:“抱歉,凌总监,我们稍后再继续。”

    “您先忙。”凌佩仪合上文件夹,姿态专业。

    陈秉文下楼,只见铺子里除了高振海,还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