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行走的钱袋子 (第四更,求首订!) (第2/3页)
着一位穿着花衬衫、颇有几分颇有导演派头的中年男人。
男人手里拎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公文包,眼神热切地打量着观塘产区繁忙景象,看到陈秉文出来,立刻堆起笑容迎上来。
“陈生!久仰大名!鄙人罗棋,是个导演!”男人热情地伸出手。
罗棋?
陈秉文对这个名字有点印象,是邵氏旗下一位擅长拍武侠片的导演,风格硬朗,在圈内有一定地位。
他不动声色地握了握手:“罗导演?幸会。不知找我有何贵干?”
“哎呀,陈生真是年轻有为啊!”罗棋没直接回答,先是一通恭维,“我看了报纸,您投资吴思远那部《醉拳》,真是大手笔!
有眼光!吴思远这小子运气好,遇到您这样的伯乐!”
他话锋一转,压低声音,带着几分神秘:“不过陈生,吴思远那部戏,格局还是小了点,小打小闹的功夫喜剧,上不了大台面。
我手里有个本子,那才叫大制作!
讲的是梁山好汉聚义,反抗朝廷暴政,场面宏大,侠义精神十足!
绝对能轰动港岛,横扫东南亚!”
罗棋边说边从公文包里掏出一迭厚厚的剧本大纲和几张手绘的概念图,不由分说地塞到陈秉文手里:“陈生您看看!这气势!这人物!
只要资金到位,我保证拍出来比《醉拳》强十倍!票房绝对破千万!”
陈秉文随手翻了翻那几张画得颇为潦草的概念图,上面是些常见的古装厮杀场面。
他心中了然,这位罗导是把他当成不懂行的“冤大头”了,想用“大制作”、“侠义精神”这些空泛的概念来忽悠投资。
“罗导演,”陈秉文将剧本推了回去,语气平淡,“我对电影是外行,投资《醉拳》也是机缘巧合。
您这个项目听起来很有气魄,不过,我目前的重心还是在陈记的生意上,暂时没有新的电影投资计划。”
罗棋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随即再次堆笑:“理解!理解!陈生是做大事的人!
不过电影投资回报快啊!
您看这样行不行?您先看看剧本,感受一下?
或者,我安排个饭局,让主演跟您见见面?都是当红的靓仔、靓女!”
“谢谢罗导好意。”陈秉文婉拒得干脆,“饭局就不必了。
剧本您先留着,如果以后有机会,我们再谈。”他做了个送客的手势,“阿海,替我送送罗导演。”
高振海立刻上前:“罗导演,这边请。”
罗棋脸上有些挂不住,讪讪地收起剧本,嘴里还嘟囔着:“陈生,您再考虑考虑绝对是赚钱的好项目.”最终在高振海的“护送”下离开了观塘厂。
“文哥,这罗导演”高振海送完人回来,欲言又止。
“把他列入谨慎接触名单。”陈秉文淡淡道,“以后类似的大导演,你帮我挡一挡。
告诉他们,我对空谈概念的项目没兴趣。”
“明白!”高振海点头。
然而,罗棋的到来仿佛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接下来的几天,陈秉文平静的工作节奏被彻底打破。
先是几位自称“独立制片人”的找上门,拿着五花八门的剧本,有鬼片、有故事片、甚至还有爱情动作片,个个都吹嘘自己的项目是“下一个票房奇迹”,目标明确:要钱。
接着是一些小电影公司的老板,姿态放得更低,表示愿意让出部分股权,只求陈秉文“拉兄弟一把”。
甚至还有两位打扮时髦、自称是“新浪潮”的年轻导演,带着充满实验性的剧本大纲,试图用“艺术价值”和“国际奖项潜力”来打动他。
陈秉文不胜其扰。
他让高振海在厂里都打了招呼,非预约的“电影人士”一律挡驾。
但电话依旧不断,办公室记录的电话留言里,十有八九都是各种电影项目的自荐。
“文哥,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啊。”高振海看着一迭留言条,有些头疼,“这些人怎么都跟闻到血的鲨鱼似的?”
陈秉文揉了揉眉心,笑道:“阿海,这说明两点。第一,港岛电影圈确实缺钱,尤其是中小制作。
第二,我们投资《醉拳》的事,被吴思远或者其他人有意无意地放大了,我现在在他们眼里,就是个行走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