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4章 永隆银行的关注(求月票推荐票追读)  重生香江:从糖水铺到实业帝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94章 永隆银行的关注(求月票推荐票追读) (第1/3页)

    可口可乐、雀巢、三得利三份框架协议,不但让港岛各界对陈记刮目相看。

    陈记内部员工和管理层也振奋不已。

    80万美金、50万美金、20万美金的基础授权费,加上后续源源不断的提成和佣金,让陈记内部从上到下都清晰地看到了公司未来的巨大潜力和丰厚的回报前景,瞬间点燃了整个公司的斗志和信心。

    不过,陈秉文深知,协议签署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从纸面承诺到产品真正摆上北美超市的货架、日本便利店的冰柜,中间隔着至少三个月到半年的漫长准备期。

    法规审核、包装本地化、物流体系对接、渠道铺货谈判.每一环都需要时间打磨。

    而这个时间段,恰恰是陈秉文此刻最需要的资源。

    他需要利用这宝贵的窗口期,将陈记的产能、供应链、团队夯筑得坚不可摧。

    “汤普森承诺的北美、欧洲渠道准入,最快也要年底才能完成内部流程、装瓶厂协调和首批铺货。”

    沙田厂,陈秉文看着繁忙的灌装生产线,对跟在身旁的凌佩仪和钟强说道,“日本市场那边,流程可能更快一些,但也不会少于两到三个月。这宝贵的空窗期,就是我们全力冲刺产能的黄金时间!”

    “陈生,沙田厂现有的萨克米热灌装线,主要负荷还是瓶装糖水。”钟强立刻汇报,“劲霸目前只有一条那条汽水产线改装的灌装线,要满足未来三大市场的爆发性需求,这点产能恐怕应付不了。”

    “这个问题我早就考虑到了,新的灌装线肯定要及时上马。”

    陈秉文点点头,转过身说道,“劲霸功能饮料对灌装线的要求不高,汽水产线只要稍加改装足以满足灌装需求。

    港岛现在很多小型汽水厂经营不下去,我们可以趁着这个机会买一两家回来。”

    陈秉文之所以有这个底气,是因为他深知当下港岛小型汽水厂的困境。

    此时的港岛,经济虽在起飞,但市场竞争已日趋激烈。

    对于本土小汽水厂而言,生存尤为艰难。

    一方面,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国际巨头凭借雄厚的资本和强大的品牌效应,几乎垄断了主流渠道和广告资源。

    另一方面,大型本土食品集团如维他奶、屈臣氏等也凭借多元化的产品和成熟的销售网络占据了巨大市场份额。

    这些小厂各自为战,成本高、效率低,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产品往往只能依靠低廉的价格,在街角士多店或偏远区域苟延残喘,利润微薄。

    加之PET塑料瓶等新包装技术的兴起,对仍使用玻璃瓶回收体系的小厂更是巨大的成本冲击,倒闭或被收购,成了它们中大多数共同的命运。

    “这确实是个好办法,”钟强眼睛一亮,“收购现成的厂子,设备、熟练工都是现成的,改造周期短,能最快速度形成产能!”

    “不过,生产部要注意合理安排产能,劲霸功能饮料重要,瓶装糖水同样也重要。

    除了港岛市场,新加坡、大马、印尼的市场反馈非常好,需求还在激增。

    所以瓶装糖水的产能一定要维持住,不能减。

    新收购的厂子,重点用来扩充劲霸的产能。

    沙田厂这边,糖水的生产线要开足马力,同时也要预留空间,为后续可能的糖水新品或者产能再提升做准备。”

    劲霸饮料尚未形成市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