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4章 契机(求月票推荐票追读)  重生香江:从糖水铺到实业帝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简介

    第104章 契机(求月票推荐票追读) (第3/3页)

特挑战。

    这次劲霸的遇阻,像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抽醒了这种惯性思维。

    它提醒所有人,全球化不是复制粘贴,而是精耕细作。

    每个市场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消费习惯和口味偏好。

    过往的成功经验,只能作为参考,绝不能成为束缚思维的枷锁。

    这次挫折,正是逼迫团队跳出舒适区,建立主动思维的最佳时机。

    这次事件,也为陈秉文提供了一个优化内部流程的契机。

    未来在新品上市,尤其是开拓新市场时,必须强制加入更严格的“本地化口味测试”和“深度消费者洞察”环节,不能仅凭港岛经验或主观判断。

    研发、生产、市场、销售各环节的协同机制也需要在这次应对中检验和完善。

    至于新加坡劲霸滞销问题,陈秉文几乎可以断定,问题的核心在于口味适配,尤其是甜度!

    新加坡消费者很可能需要比港岛配方更甜、口感更“满足”的劲霸。

    这种细微但关键的差异,在之前的“想当然”思维下被完全忽略了。

    看着眼前或困惑、或反思、或焦虑的团队成员,陈秉文知道,是时候点明核心,并引导团队走向主动了。

    “凌总监说得对。”陈秉文沉声开口,他首先肯定了凌佩仪的观点,“糖水的成功,是建立在港式甜品深厚的文化认同和便利性需求上的。

    但劲霸不同,它是全新的物种,是‘功能饮料’这个概念的首次落地。

    新加坡消费者没有‘功能饮料’的消费习惯,他们对它的认知是一片空白。

    我们之前的推广,可能过于侧重‘提神’这个功能点,却忽略了最关键的。

    如何让消费者在第一次花钱购买时,就获得一个愉悦的、符合预期的口感体验,从而愿意复购。”

    他拿起林文雄的传真资料,“‘味道怪’、‘不够甜’、‘不爽口’这些看似模糊的抱怨,恰恰是消费者最真实的体验!

    它们指向一个核心问题:我们基于港岛口味设定的风味平衡点,可能并不完全契合新加坡消费者的偏好!”

    周志远立刻反应过来:“陈生,您的意思是甜度?或者其他风味元素的配比需要调整?”

    “极有可能!”陈秉文肯定的说道,“新加坡地处热带,气候更炎热潮湿,当地饮食文化偏好更甜、更浓郁的口感。

    我们劲霸的甜酸比、薄荷浓度,甚至咖啡因带来的微苦底味,在港岛消费者看来是‘清爽提神’,在新加坡消费者口中,可能就显得‘寡淡’、‘不够劲’,甚至被误解为‘怪味’!”

    他环视众人,郑重说道:“这不是产品失败了,而是我们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没有做好充分的市场适配!

    林老板的焦虑电话,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全球化,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

    真正的全球化,必须是从对本地市场的深度理解和精准适配开始!”

    这番话如同醍醐灌顶,让会议室里所有人都清醒过来。

    “陈生,我明白了!”凌佩仪第一个站起来,“我立刻重新部署新加坡市场策略!

    调研小组明天一早就出发。

    我亲自带队,这次目标明确:量化新加坡消费者对口感的真实偏好!

    特别是甜度、酸度、薄荷清凉感的接受阈值!

    同时,配合周教授,组织不同配方的盲测!”

    翌日清晨,启德机场。

    凌佩仪带着市场部经理李明、研发中心技术骨干阿强,以及两名负责消费者调研的专员,登上飞往新加坡的航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