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67章 神坛又双叒叕变高了。  文娱:你就是这么玩音乐的?!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367章 神坛又双叒叕变高了。 (第1/3页)

    在与宗延握手后,掌声便静止了下来。

    李灿深吸一口气,指挥棒抬起。

    定在半空,静住不动。

    现场安静的针落可闻。

    镜头中,可以清晰的看到,李灿的目光正与乐团各位乐手交换信息。

    旋即便与宗延对上视线。

    没有点头,也没有什么表情,这源自于无数遍排练后的默契。

    轻轻的用指挥棒划出弧线,指挥棒尖只是微微一点。

    鼓手轻快敲动定音鼓边缘,声音若有似无。

    低音提琴同时奏响。

    PPP的强度为极弱,微不可闻。

    第二个小节大提琴加入,末尾中提琴进,第三小节开始由第二小提琴与第一小提琴先后入场。

    均是极弱的强度,从低音到高音的一点点并入。

    仿佛如同夏国山水画晕染墨痕一般扩散而开。

    竖琴的轻柔弹奏,从低音的2,到6,再到高音的2,再到高音6,再到更高音的2。

    两个八度的单音跨越,在其他乐器不同音高不同时段入场的弱音加持下,以十分空灵的质感来到了长笛的音域,令长笛奏响略带清冷的华彩。

    如露珠伴随着微微寒气。

    美好的长笛如林间的小鸟鸣叫。

    一片祥和中。

    双簧管的solo伴随着中提琴的温暖轻轻响起。

    如清晨洒落的阳光。

    一唱一和中,取自于越剧过门音乐的主旋律轻柔响起。

    观看新年音乐会的观众中,不乏有对越剧或民间音乐有所了解的。

    当听到似曾相识,取自于越剧选段的旋律,以另一种方式,另一种质感响彻在金色大厅时,那是一种来自于文化出海的微妙感觉。

    终于。

    宗延的小提琴动了。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主题动机轻轻扬起。

    那是同音异把转换所带来的缠绵,是滑音装饰音的婉转。

    当小拇指顺着琴弦以滑音方式过渡到泛音,却又轻柔落在较低的音位上,那种来自于夏国艺术中,对爱情缠绵悱恻的描写,已然初见端倪。

    小提琴的悠扬婉转,带动的是整个乐团的协奏。

    当主旋律再次由乐团协奏响起时。

    这场演出的质感已然确立。

    精妙的配合与架构,令人叹为观止。

    或许不是多么华丽的手法,也不是什么超凡的编排,但大巧不工与原汁原味的东方思想却让这种美学表达变的极为纯粹。

    西洋式的音乐只是个外壳,萦绕着的文化内核却无比正宗。

    “.”

    比观众们更为触动的,是两位曾经做过越剧顾问的老师,更是观看演出的国内音乐人们。

    看着直播中插入的字幕。

    【在“清晨”的引子过后,是呈示部的“相爱”主题,贯穿整部作品的旋律有音符上行的美好向往,亦有下行的不详预示,这是美丽而令人惆怅的夏国四大爱情故事之一:《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浓缩。】

    三部曲式其实结构并不难。

    除去一开头为了营造意境的引子外。

    不外乎就是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

    但这个呈示部的结构,却十分的复杂。

    主部的A+B+A,连接华彩,副部回旋曲式的A+B+A+C+A,再到结束段落。

    可整体是奏鸣曲式,但是协奏曲。

    这一切,全部都是为了尽善尽美的表达。

    虽然没有人声解说。

    但在屏幕之上,闪烁着音乐段落信息的简介。

    却足以令人在完全不了解故事的情况下,只靠只言片语的信息以及音乐语言,便可以读懂其中所要描绘的内涵。

    【女扮男装的祝英台步入学堂。】

    【与梁山伯的初识。】

    【草桥结拜。】

    音乐从优美变成了欢乐。

    轻快而活泼。

    跳动的旋律与非常轻松演绎节奏,让观众们不知不觉嘴角微弯。

    美好的学生年代,美好的少年时光。

    这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三年同窗,共读共玩。

    终于。

    时光飞逝。

    音乐变的惋惜了起来。

    休止符在关键处的蓦然停顿,似留白,也似漏吸一口气,断断续续的音乐,正如这惋惜而又欲言又止的复杂心情。

    由爱情主题发展而出的惋惜慢板,带有离别的伤感。

    【长亭惜别,十八相送】

    旋律只带有一丝丝的缠绵,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