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神坛又双叒叕变高了。 (第2/3页)
多的则是一种伤感与沉重,是一种不知何时才能再次相见的惆怅。
当真是三载同窗深似海,山伯难舍祝英台。
音乐无缝来到了展开部。
大管与大提琴的低沉闷响,定音鼓与弦乐颤音的加速紧张感,夹杂着刺耳的可怕锣声,顿时将沉浸在两人惜别气氛中的观众惊醒!
铜管乐的音调沉重,严峻,却又阴森,如压在头顶的大山!
每个乐句都有休止符,更是用渐强的力度去深刻展现压迫!
那是一种来自于音乐符号上的残暴!
小提琴独奏的散板节奏,仿佛如祝英台在面对压迫时最初的惊慌与惶恐。
压迫不断的深化!
终于,在高压之下,代表着祝英台的小提琴,从惊慌与恐惧中,发出了不甘的嘶鸣。
这是反抗的雏形。
事件就此激化!双方交替的更进一步!
那是压迫下的反抗,是看到反抗后不择手段想要打压的进一步压迫!
是面对压迫放弃幻想的反抗,是反抗的越狠,压迫的越狠,而压迫的越狠,反抗也就愈发坚定!
一浪又折一浪的情感快速递进将观众的情绪猛然扬起!
【抗婚!】
这是无比直白,甚至可以说是略显粗暴的情绪炸弹!
此时此刻,东方音乐在情感上的直白,似乎隐约超出了西方音乐的直白情感。
更加激烈,更加情绪化!
正在看着音乐会的徐清教授握紧拳头,这一段的表演,让徐清教授这位见多识广的人都忍不住深刻沉浸在这样的压迫与怒意之中!
见多识广,但同样,共情能力也极深。
李灿那狂野的手段,完全就是将那激化到顶点的矛盾炸开,完全展现在人眼前!
一波三折中!
那是铜管乐低沉而又阴森的恐怖势力彻底压住小提琴的独奏!
蓦然!
小提琴转入慢板。
这是一个很突然的转场。
没有什么反抗成功。
压迫者终是胜利。
那是小提琴如泣如诉的音调。
深入肺腑,那小提琴愁肠百转。
强与弱,延绵与断续。
蓦然的长滑音却又突然急促,急促后短暂的空拍又再次放缓。
那是肝肠寸断。
哀与怨由心而发。
在吃人的社会压迫之下,那是无奈辛酸的极致体验,将人撕扯到满地破碎。
终见。
绝望之中,却又存在着美好。
那是自抗婚后的【楼台相会】。
小提琴,与大提琴,诉说着思念。
那是柔美的关切,是双方温声细语的倾诉着思念,辗转悱恻的缠绵如一问一答,流泪互诉衷肠的表达无比强烈且明显。
到了此刻。
音乐居然有了真正的画面!
略带哀怨,更多的,却是情谊,小提琴与大提琴一唱一和间,那强与弱,仿佛生怕声音太大惊扰了对方一般温柔,却又情难自禁的激动。
仿佛彼此都在安抚着对方。
情绪张力与戏剧表达在这一刻达到了巅峰!
终于!
音乐急转直下,弦乐快速切分,激昂而果断!
独奏的小提琴与整个乐团交替出现!
小提琴是散板,可乐团却是快板!
京剧之中紧拉慢唱的手段出现端倪,整段全部都是运用着戏曲的表现手法!
甚至不止如此!
乐器的演奏手法,和声,配器,居然都变的民族乐器化!
【哭灵】
那是梁山伯死亡,即将出嫁的祝英台于梁山伯坟前哭诉。
强颤音,跳弓,将抽泣的表现十足具象化。
如杜鹃啼,声声泣血。
那减弱到微不可闻的琴声,气若游丝。
却又因悲痛欲绝而爆发力量哭天号地。
极致的情感渲染力,如催泪炸弹一般,将观众们的情绪拉扯挝折。
突然之间!
锣鼓齐鸣!
板子敲响,噼噼啪啪的炸裂开来!
那属于梁祝的爱情主题终于由整个乐团以最为激动的情绪所奏响!
纵身一跃!
小提琴演奏者宗延只是深呼吸,放下琴,静静的听着。
整个维爱乐团被瞬间调动。
那是无比的悲壮与歌颂,是纵使前方刀山火海亦不能阻隔的忠贞,更是夏国文化中对至死不渝的爱情的最烈表达!
【投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