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12章 音乐与电影不是主体,历史才是!  文娱:你就是这么玩音乐的?!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412章 音乐与电影不是主体,历史才是! (第1/3页)

    开局的表现十分精彩,就连歌曲的歌词,适配度都极高。

    但总感觉不太像是在描写战争。

    不少影评人微微蹙眉。

    歌曲太好了,非常有美式年代的味道,甚至可以说很有精髓,但这样的轻松描写,就算是知道后面会产生各种方面的对比,却依然有些紧张。

    严肃的大型叙事下,如果放松过头,就会变成轻佻。

    不过,目前看来一切都好。

    配上歌词的含义,似乎总感觉有种微妙的讽刺意味,却意外的合理。

    但很快,画面闪过。

    关于士兵汤米的描绘,没有浓墨重彩,关于灯塔的一切,似乎都浓缩了这么一两个片段里。

    音乐很轻松惬意,场景繁华先进,汤米的生活更是算得上不错。

    当兵的理由,只是为了荣誉,为了虚荣,为了做一个男人,为了金钱。

    影评人徐竹微微蹙眉,仔细分析一切。

    这关于灯塔的描写一闪即逝,没有所谓理中客的那种开脱洗地,但也并没有纯粹为了任务般刻意将敌人描绘的完全刻板式邪恶。

    当下一个画面闪过后,包括徐竹在内,影评人们眼角微跳,蹙起的眉头舒缓。

    那是1950年夏国的乡村,只是,和某些电影中,描述的又穷又落后又愚昧的形象完全不同。

    组织生产,建设家园,虽然能感觉得到,物资或许会匮乏,科技或许会落后,但和上一幕的汤米相比,出现在镜头中的众人,脸上的精气神截然不同。

    唱着《铁道游击队》,热火朝天的劳作着。

    “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

    当带有年代感的配器与歌曲响起时。

    影评人无一不赞叹着其配乐的精妙。

    李灿这小B崽子不仅是在疯狂暗示。

    事实上,就连这歌声的设计,都严格遵循着年代感。

    是的,没有现代流行那么充沛的感情,完全是当时那个年代,铿锵有力,更偏向于样板戏的大合唱。

    同样没有耗费多长时间。

    年代感,氛围,精气神,就这样完美的立住了。

    听着顺耳的歌曲,所有的感觉一下子全来了。

    这个味儿,对劲儿!

    影评人更加感兴趣,向下看去。

    结束了劳作,年轻小伙国盛兴奋的跑来,将手中的烤地瓜分给满头大汗的哥哥国强。

    “哟!哪里来的地瓜?”

    “我给王姥姥翻地,王姥姥给的!”

    国盛看向哥哥的目光十分崇拜,但国强却是脸色一正,一巴掌拍在国盛的脑壳上。

    “我怎么跟你说的?!不许拿乡亲们的东西!”

    “哥!”

    国盛有点委屈,但国强却很严肃。

    “你不是也想学哥哥一样,当兵,保家卫国吗?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里是怎么说的?!”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对!但这是你劳动的,也是乡亲们的心意,你记住,有借有还,王姥姥一个人生活很不容易,不能心安理得的接受,懂了吗?”

    国盛点点头,国强的目光和蔼了起来。

    “喏,下午你去把那兜苞米给王姥姥送过去。”

    “知道了哥。”

    国盛挠挠头,目光不自觉的看向烤地瓜,看得出来,国盛在香味扑鼻中,正在努力的做着心理斗争。

    “你吃吧。”

    “哥,你也吃。”

    “嘶,真甜。”

    短暂的悠闲被一声洪亮而锐利的声音打破。

    “刑国强!”

    “到!”

    刑国强下意识反应,肌肉马上绷紧。

    “紧急情况!停止探亲!天亮归队!”

    “是!”

    队伍集结,整装待发。

    器宇轩昂的战士们迈着整齐的步伐行动而起。

    齐声合唱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人民战士处处爱人民,保卫祖国永远向前进。”

    镜头一转。

    国强的弟弟国盛并不老实,偷偷的跟在了部队的后面。

    很快。

    剧情也终于走向正篇。

    对于背景的介绍,也终于由画外音简短介绍,进入到影片的正题。

    影评人们对视一眼,眼中均是露出了惊喜的神色。

    对比的手法,在电影中是十分常见的,但往往,为了凸显强烈的对比,有时候容易产生极端。

    但这一次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