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又写新诗燃北境(二) (第2/3页)
市上互通有无。林夏常去集市巡查,看着百姓们脸上的笑容,他写下《边市兴》:“商道通西漠,驼铃响不停。琳琅货物满,笑语庆升平。”
然而,平静的日子并未持续太久。这日,探马从漠北传回消息:匈奴残部在首领阿古拉的带领下,联合了漠北的丁零部落,正暗中集结兵力,似有反扑之意。林夏接到消息时,正与老牧民一起查看新种下的牧草,他脸色微沉,却并未慌乱,只是轻声对老牧民说:“大叔放心,无论有什么变故,我们都会守住这片草原。”
回到营中,林夏即刻召集将领分析局势。丁零部落擅长骑兵作战,且熟悉漠北地形,若与匈奴联手,必是不小的威胁。周毅建议:“侯爷,不如我们主动出击,趁敌军尚未集结完毕,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林夏沉思片刻,摇了摇头:“漠北地形复杂,我们对其不甚了解,贸然出击恐有风险。不如先派斥候深入漠北探查,摸清敌军动向,再做打算。”
随后几日,林夏派出多组斥候前往漠北,自己则每日在营中操练士兵,尤其加强了骑兵的战术训练。他还时常与经历过漠北战事的老卒交谈,了解丁零部落的作战特点。一日傍晚,林夏在营中复盘战术,忽然听闻帐外传来争执声,出门一看,竟是赵虎正与几名年轻士兵争论。原来,士兵们听闻敌军即将来犯,纷纷请战,想要主动前往漠北杀敌,赵虎正在劝说他们冷静等待命令。
林夏走上前,拍了拍士兵们的肩膀:“大家的勇气我很欣慰,但打仗不能只靠热血,还需谋定而后动。待我们摸清敌军情况,定会给大家杀敌报国的机会。” 说着,他取来纸笔,在帐前写下《待战吟》:“厉兵秣马待时机,不躁不骄志不移。待到贼兵来犯日,一腔热血洒疆西。” 士兵们读罢诗句,情绪渐渐平复,齐声喊道:“愿听侯爷号令!”
三日后,斥候传回重要情报:匈奴与丁零联军已集结五万兵力,计划绕过玉门关,从漠北草原突袭北境牧场,掠夺粮草与牲畜。林夏得知后,当即制定作战计划:派周毅率领三万骑兵,提前前往漠北草原设伏;自己则带领两万兵力,驻守牧场周边,形成前后夹击之势。
出发前,林夏来到牧场,见牧民们正忙着将牛羊赶往安全区域,老牧民握着他的手,眼中满是担忧:“侯爷,此去一定要平安归来啊!” 林夏重重点头,从怀中取出一张纸,递到老牧民手中:“这是我写的《护牧誓》,您放心,我们定会守住牧场,守住大家的家园。” 纸上写道:“漠北风云起,铁骑护牧忙。誓保牛羊在,不教贼寇狂。”
周毅率领骑兵抵达漠北草原后,按照林夏的部署,在敌军必经之路的山谷中设下埋伏。几日后,匈奴与丁零联军果然如期而至,当敌军全部进入山谷后,周毅一声令下,滚石、弓箭瞬间倾泻而下,敌军阵脚大乱。此时,林夏率领的援军及时赶到,从山谷后方发起冲锋,敌军腹背受敌,顿时溃不成军。
激战中,林夏看到阿古拉正率军突围,他当即策马追击,两人在草原上展开激战。几个回合后,林夏一剑挑落阿古拉的头盔,大喝一声:“还不束手就擒!” 阿古拉见大势已去,只得下马投降。此战,北境军大获全胜,不仅击溃了敌军,还缴获了大量粮草与牲畜。
战后,林夏率领将士们返回牧场,牧民们早已在路边等候,手中捧着奶茶与干粮。老牧民走上前,将一碗热气腾腾的奶茶递给林夏:“侯爷,您辛苦了!多亏了您,我们的牛羊才保住了。” 林夏接过奶茶,心中满是温暖,他望着眼前欢庆的景象,当即写下《漠北捷》:“漠北鏖战罢,凯歌响草原。牧民欢笑语,将士尽开颜。”
此后,林夏继续驻守北境,他将战后的经历与感悟一一写入诗中,《北境同心集》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这些诗不仅记录了北境的烽火与安宁,更承载着军民同心守护家国的信念,如同一颗颗种子,在北境的土地上生根发芽,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守护这片土地而奋斗。而林夏的名字,也随着他的诗,永远留在了北境百姓的心中。
漠北大捷的喜讯传遍北境时,恰逢深秋。枯黄的牧草在风中起伏,如金色的波浪,牧民们赶着牛羊回到重建的牧场,帐篷前升起的炊烟与天边的晚霞交织在一起,满是安宁祥和。林夏站在牧场的高坡上,望着眼前的景象,手中握着刚写完的《秋牧图》诗稿,字句间满是对这份平静的珍视:“秋风吹草黄,牧笛绕营帐。牛羊归旧地,笑语满边疆。”
战后的日子里,林夏并未放松警惕。他深知,边境的安稳不仅需要武力守护,更需民心凝聚与制度治理。于是,他着手推动三项事:一是在边境沿线设立 “互市驿”,让中原与西域、漠北的百姓自由交易,互通有无;二是开设 “扫盲班”,教牧民与士兵读书写字,还将《北境同心集》中的诗句编成易懂的歌谣,让文化的种子在草原上传播;三是组织军民修建水利设施,引黄河支流的水灌溉牧场,解决干旱时节的饮水难题。
互市驿开张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