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特拉维夫内部会议 (第1/3页)
特拉维夫,总理办公室。
希尔伯特总理握着电话听筒,他的声音里保持着一种克制的愤怒。
“大使先生,我必须严肃地向联合国提出抗议!这次的边境冲突,是阿拉伯国家联盟蓄意挑起的、赤裸裸的侵略行为,他们正在破坏中东地区来之不易的和平!”
电话那头,联合国大使礼貌回应道:“总理阁下,我理解您的愤怒。但在此次事件爆发前,阿拉伯国家联盟的确向安理会提交了一份正式照会,申明其‘通过一切必要手段恢复被占领土’的立场。
虽然联合国支持一切以和平方式解决矛盾的手段.但前提是双方都支持联合国的停火调解。”
此时联合国的大使心中其实充满轻蔑,你们锡安过去屡次视联合国决议视为无物,现在遭到阿拉伯国家的反击,却第一时间要求我们维护秩序?
这不是搞笑吗?
既然信奉强权至上,那就别怪当更强的拳头落在脑袋上时,抱怨公平为什么不在了。
问,就是你们自己踩碎的。
希尔伯特追问道:“如果他们的野心不止于此呢?如果那个阿米尔执意要将战火引向锡安公认的领土呢?”
“从目前战况来看,阿米尔中将所率部队的行动范围,似乎仍集中在哈希姆王国宣称拥有主权的哈希姆河西岸地区。在此框架下,联合国介入调停的法理依据尚不充分。”
大使的回答相当官方,也滴水不漏:“不过锡安作为联合的成员国,我会将您的担忧正式列入下一次紧急会议的议程。
但是,总理阁下,作为我的个人建议,我希望锡安能认真考虑执行第244号决议,从阿拉伯被占领土上撤军。这才是中东通往和平的唯一途径,也更能为国际社会支持贵国提供道德基础。”
阿尔伯特沉默了两秒:“看来我们是无法达成一致了。”
通话在不愉快的气氛中结束,希尔伯特放下电话,一旁的国防部长摩达司令神色不愉:“联合国一帮和稀泥的,谁能给他们提供石油,他们就会帮谁!”
表面碰了一鼻子灰的希尔伯特总理却并未动怒,反而是露出了笑容:“联合国的态度本就在意料之中,这也恰恰印证了国际社会在道义上的模糊与双重标准。我们的首要目的,是在舆论场上牢牢确立一个不可动摇的事实基础,是阿拉伯人选择了战争,而我们,只是被迫拿起武器保卫自身安全的那一方。”
目前在锡安的社会中,几乎所有民众对两年前的“六日战争”看法出奇一致。
不管是同时对数个阿拉伯国家发起战争,还是侵略西奈半岛、戈兰高地,甚至阿尔伊拉格,都被主流思想认为是“防御性的必要”、“为了生存而别无选择”。
同时闪电般压倒性的胜利,也给整个锡安民族,带来了巨大的自豪感和安全感,还有国际地位上的提升。
这也使得整个国家变得更具野心和侵略性起来。
而就在这种氛围下,整个国家由上到下开始自我“洗脑”,淡化侵略的表象,同时政府利用多年与阿拉法特人民之间的摩擦,将阿拉法特塑造成锡安的仇敌,使得人民更加团结一心。
希尔伯特停下踱步,看向自己的心腹大将们:“只要这个基调定下了,将来就算我们把阿拉伯人再次打垮,联合国也只能怪阿拉伯人自己不争气。”
摩达司令又提议:“或许我们可以直接联系合众国的国务卿埃里希·冯·施特恩?他毕竟也有着锡安的血统.”
埃里希·冯·施特恩,出生于普洛森,也是最早一批从大屠杀中逃往合众国的锡安人,在那之后的三十年,从一个学生成长为了现任合众国的国务卿,这般崛起之路,在国内也受到了许多锡安人敬仰。
“不必了。”
希尔伯特果断否决,“埃里希首先是一位合众国国务卿,然后才是一名锡安人,他会毫不犹豫地将合众国的利益置于一切之上。更何况,目前合众国明显在支持双志,白宫和国会山都会极力避免让他直接插手,以免授人以柄。”
“我知道各位都很忙,但现在我需要各位的战略建议。”
这位锡安的总理走到巨大的作战地图前,指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