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火器威慑:新军的战术纪律  明末隐龙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火器威慑:新军的战术纪律 (第1/3页)

    衙前的暑气在二十四支鲁密铳同时抬起时凝滞如胶,青石板被晒得发烫,却比不过百姓们此刻紧绷的神经。蝉鸣突然拔高,仿佛被这钢铁森林般的铳阵吓得变了调。赵猛余光扫过人群,虎娃躲在张大叔身后,补丁摞补丁的袖口下,露出半截用舅舅卖身契补的衣角 —— 那契约上的 "苏记" 印戳,正是苏府强夺田产的铁证,三个月前,虎娃的舅舅就是攥着这样的契约,被苏府庄头打断手指,扔进了江里。

    "放!" 赵猛的暴喝惊飞檐角麻雀,声浪撞在廊柱上激起回音。二十四支鲁密铳的火绳几乎同时迸溅火星,机括转动的 "咔嗒" 声整齐得如同更夫敲梆子。这种改良自《神器谱》"雁翎三叠阵" 的 "警天雷" 齐射战术,摒弃了传统轮射的繁琐,将二十四支铳口统一仰角四十度,弹丸挟着破风声直射天际,在湛蓝的天幕划出二十四道白烟。

    《神器谱》记载的 "鲁密铳长四尺五寸,重八斤,射程百步" 在此刻化作震天动地的轰鸣。最先被震动的是衙前石狮,头顶积灰簌簌掉落,在青石板上砸出细小的坑点;继而波及到三里外的江湾港,盐船桅杆上的望风喽啰一个趔趄,手中的铜锣 "当啷" 坠入水中,激起的水花惊散了一群逆流而上的鲥鱼。

    硝烟如薄雾升腾,带着硫磺与硝烟的气息。赵猛趁机观察百姓反应:抱着陶罐的老妇人本能地蜷缩身子,却在看清铳身朱红 "税卫" 火漆印后,手指慢慢松开陶罐扣,露出里面裹着的地契边角;虎娃不再颤抖,反而踮起脚尖望向冒烟的枪口,他曾听舅舅说过 "官军的铁铳能喷火",此刻正用袖口擦拭着眼睛,生怕错过任何细节。

    "此铳非寻常火器可比。" 赵猛抽出腰间乌木火绳匣,匣盖掀开时,樟脑混着硫磺的气息扑面而来,这是只有军器局工匠才知晓的秘方。他捏出一截暗红棉线,在指尖绕成圆环:"诸君请看这火绳,按《神器谱》所载七蒸七晒之法制成。"

    老学究推了推磨损的眼镜,向前半步:"敢请教赵大人,这火绳究竟难在何处?"

    赵猛朗声道:"首在选材。必得松江府头茬棉,取其长绒细韧者,与苎麻混纺成线,方耐得住熬煮。头道工序名曰 ' 煮磺 '——" 他指向火绳上若隐若现的晶点,"将棉线浸入煮沸的硫磺山泉,三时辰不停搅动,待油脂去尽,硫磺沁入每根纤维。此时线色转深,如秋柿初红。"

    "次入桐油。" 赵猛从腰侧解下牛皮囊,倒出黏稠的深褐色液体,"新榨桐油加樟树脑,文火熬成膏状,棉线在其中浸泡七日七夜,每日辰时搅拌,酉时晾晒。桐油防水,樟脑防虫,待线身裹满油膏,便是 ' 浸油 ' 大成。" 他用火折子点燃火绳,火星如红蛇般匀速游走,"梅雨季试过,埋入土中三日,挖出仍能一触即燃,较贼寇用草绳浸尿的土法,何止强过十倍!"

    人群中传来抽气声,张大叔挠了挠头:"赵大人,这枪管看着也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