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商夜计 (第1/3页)
蜀地的辛辣气息混着潮气在夜色里翻涌,成都城被浓稠如墨的乌云压得喘不过气。李万贯的绸缎庄外,八抬大轿的金丝轿帘还在晃动,轿杠上镶嵌的猫眼石在灯笼下泛着冷光,与轿帘上用金线绣就的 "富可敌国" 四字相映成趣。守门私兵的牛皮甲胄擦得锃亮,腰间弯刀在风中划出森冷的弧光,刀刃上倒映着府内透出的暖黄烛光 —— 那是用南洋进口的鲸油点燃的,一晚上烧掉的银钱足够普通人家半年口粮。
厅堂内烛火摇曳,十二盏黄铜烛台将空间照得透亮,波斯进贡的羊毛地毯上,李万贯臃肿的身影像头蛰伏的巨蟒,陷在紫檀木太师椅里。他身上的织金锦袍用蜀锦中最上乘的 "重锦" 制成,这种传承千年的技艺需经 "选茧、煮茧、缫丝、牵经、穿综、织造" 等七十二道工序,每道工序皆有严苛讲究。选茧时,需挑那圆润紧实、色泽匀净的上品蚕茧;煮茧火候更要精准把控,火大则丝脆,火小则丝胶难除。缫丝匠人屏息凝神,指尖缠绕着比发丝还细的蚕丝,将其抽离、合并,每一丝都凝聚着岁月的沉淀。
单是衣襟上绣的金线蟒纹便耗去黄金十两,匠人以捻金技法将黄金捶打成薄如蝉翼的金箔,再捻成金丝,一针一线勾勒出蟒身的鳞甲纹理,其繁复精细程度令人叹为观止。蟒眼处镶嵌的夜明珠取自缅甸深海,那夜明珠浑圆透亮,在烛火下流转着幽蓝光芒,仿若藏着深海的神秘力量,每当夜幕降临,便散发出柔和光晕,恍若活物的眼眸。
七枚猫眼石扳指套在肥硕的手指上,每一枚皆为稀世珍品。猫眼石质地温润,表面的光带如灵动的游丝,随着光线变化流转生姿。那扳指上用蜀锦 "一寸三梭" 的绝技织就的田契纹,暗合《禹贡》九州地理,每一道纹路都暗含玄机。相传此纹乃是诸葛亮治蜀时赏赐功臣的信物,承载着千年的荣耀与历史,一枚扳指,便能换得城外百亩良田,尽显奢华尊贵。
"葡萄牙人的货下月到港。" 李万贯突然开口,声音沙哑如砂纸摩擦,布满血丝的眼睛盯着墙上悬挂的《清明上河图》摹本 —— 那是他用十船私盐从知府手中换得的,"桑园都控在手里了,那些织工没了桑叶,要么贱卖祖上传的花楼织机,要么等着饿死。" 他抬手抿了口蒙顶黄芽,茶盏是前朝官窑的极品,杯底刻着缠枝莲纹,"等市面上的真银都被咱的私铸银圆换光,银价能涨到去年的三倍。"
管家哈着腰靠近,不敢直视主子泛青的嘴唇:小厮阿福跨进门槛时还喘着粗气,灯笼穗在他手中剧烈晃动,映得脸上的汗珠亮晶晶的:"老爷,波斯商人的商船刚在码头靠岸!这次他们不仅带了新的茜草染料,还有红夷国的望远镜..." 他压低声音,神秘兮兮地凑上前,"听说那望远镜能把三里外的帆船桅杆上的字都瞧得清清楚楚,城里几家洋行的掌柜都在往码头赶呢!" 李万贯突然将茶盏砸在案上,溅出的茶水在镶玉黄花梨茶案上烫出痕迹:"要那些花哨物件作甚!" 他肥硕的手掌拍在扶手上,震得蟒纹金线簌簌掉落,
赵万贯将算盘拨得噼里啪啦作响,烛火在他布满血丝的眼中映出两簇跳动的火苗。忽然,他重重拍案震得账册翻飞,鎏金护甲划过羊皮地图上的川北银矿标记:"盯着川北的银矿,今年开矿的役夫又逃了三成?告诉矿主,再逃就把他们的老婆孩子扔进井里。" 铜盆里的炭火突然爆开火星,他伸手将新送来的《逃户密报》凑近火舌,看着 "广元府逃役八百余人" 的字迹在烈焰中扭曲成灰,嘴角勾起一抹冷笑,"那些贱骨头,总该知道,咱们赵家的银子,是用活人血铸成的。"
窗外传来更夫的梆子声,李万贯伸手招来侍女,用嵌着东珠的银签子挑了块葡萄酿的蜜饯放入口中,甜腻的味道在舌尖散开:
他慢条斯理地用象牙牙签剔着牙,烛火将双下巴上的褶皱照得明暗交错,蜜饯碎屑随着颤动簌簌落在镶金线的锦袍上。忽然他压低声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