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利益与信仰的博弈  明末隐龙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利益与信仰的博弈 (第1/3页)

    夜雨刚停,青石板上热气直冒。柳如烟轻轻推开书房门,就见林宇背对着她,盯着墙上挂的《坤舆万国全图》发呆,桌上摊着本《几何原本》,密密麻麻全是小字批注。

    “主人,您真打算死磕着帮那洋和尚传教?” 柳如烟随手把湿漉漉的斗笠往架子上一扔,上面的珍珠串跟着晃悠,一脸不解,“重庆老百姓刚吃上饱饭,谁家乐意让孩子浪费时间听他念叨上帝?” 她攥紧袖子,想起前几天汤若望在码头传教,被几个扛大包的当成疯子,差点挨揍的样子,急得直跺脚,“您在官场上摸爬滚打这么多年,何苦把人脉和精力砸在这注定打水漂的事儿上?还不如多拉拢点朝廷大官实在!”

    林宇转过身,烛光照得他半边脸明半边脸暗。他慢悠悠合上书,似笑非笑地说:“如烟,你真以为我想在这巴山蜀水间立十字架?” 他走到窗边推开半扇窗,江上的潮气裹着码头的喧闹一股脑灌进来,“汤若望就是块敲门砖,敲开西洋学问大门用的。那些看着精巧的天文仪器,背后藏着传教士渗透知识的小心思;改历法的书里,日心说和地心说吵得不可开交。等这德国传教士抱着浑天仪踏进紫禁城,带来的可不只是准到分秒的日历,还有拿数学公式包装的神学密码 —— 就靠这砖,才能打破那些老学究‘奇技淫巧’的老观念。”

    柳如烟皱着眉头,满脸怀疑:“可他天天念叨《圣经》,能有啥真本事?”

    “糊涂!” 林宇猛地转身,折扇 “啪” 地拍在桌上,砚台里的墨汁都溅出来了,“你当利玛窦、徐光启耗尽心血合译《几何原本》是闹着玩?那套前六卷字字珠玑的译本,用严谨的公理体系推开了科学之门!还有汤若望,他带来的《远镜说》能教人造望远镜观测天象,《坤舆格致》里藏着采矿冶金的妙法。这些传教士肚子里装的,是能造铁甲巨舰破浪远洋、设计水渠灌溉万顷良田的真本事!” 他抓起书哗啦啦翻着,“就说这几何,学会了能精准量地、设计堤坝,比那些只会摇头晃脑的老学究强多了!”

    柳如烟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问:“可这和传教有啥关系?万一他发现咱们就想利用他……”

    “所以得先画个大饼吊着他。” 林宇眼睛一转,坐回太师椅慢悠悠摇扇子,“让他觉得咱们真心帮他传教,他才会把压箱底的本事全掏出来。等老百姓见识到这些西洋学问能实实在在改善生活,愿不愿意听上帝的福音,还不是老百姓说了算?”

    柳如烟突然想起什么,追着问:“可老百姓真会为了这些洋学问改信上帝?”

    林宇一听,笑得前仰后合:“老百姓信啥,从来和教义精不精妙没关系。” 他拿扇柄指着窗外,“闹饥荒那年月,树皮被啃得见了白茬,观音土填得人腹胀如鼓。我亲眼见着李寡妇攥着半块掺了麸皮的窝窝头,跪在城隍庙前磕头,额头磕出血印子,求菩萨赏口吃食。可最后还是把女儿卖给粮贩子换了三升糙米 —— 你说,那满殿的金身罗汉,怎就没听到她的哭喊?到了兵荒马乱的时节更荒唐,邻村王铁匠铸了面绣着 “护佑苍生” 的杏黄旗,挂在村口老槐树上。说是谁从旗底下过三遭,枪子儿就会绕着走。那些扛着锄头的庄稼汉,白天躲在战壕里念叨这面旗,晚上却偷偷往怀里揣符咒 —— 你看,他们拜的到底是神佛,还是心里那点虚妄的念想?说到底,人在绝境里抓的哪是信仰,不过是攥紧了能救命的最后一根稻草,哪怕这稻草是庙里的香灰,还是村口的破旗。” 他收起笑,眼神冷得像冰,"记住了 —— 当树皮都被剥光,观音像能熬成粥?教堂的十字架能掰碎了换两斤糙米?这世道,没饭吃的时候,谁还管上帝在不在?"

    这话像一闷棍敲得柳如烟脑子 “嗡” 地一下,她突然明白,在林宇眼里,汤若望的价值压根不在传教,而在他那些能改变蜀地命运的学问。

    “那咱们下一步……” 柳如烟刚开口,就被林宇抬手拦住。

    “明天起,让汤若望着手办新式学堂。” 林宇眼里闪着野心的光,“先教天文历法,让老百姓知道西洋学问能精准预测节气。每月朔望,在文庙前竖起浑天仪模型,当着众人面推演月食时刻,误差不超过半盏茶功夫。" 他抬手比划着仪器运转的轨迹,"再教几何算术,用勾股定理丈量田地边界,算得比老账房先生快三倍,学了就能盖出冬暖夏凉的洋楼。"

    说到此处,他将折扇重重拍在八仙桌上:"还有,整个重庆府,12 岁以下的孩子必须免费上学!" 窗外蝉鸣突然歇了声,他踱步到窗边,望着街巷里嬉闹的孩童继续道:"凡送孩子入学的,按人数减免赋税 —— 一个孩子减三成,两个减六成,三个直接免徭役!但谁敢不送,除了加倍征税,还要把姓名刻在城门口的黑榜上,让十里八乡都知道这户人家耽误子孙前程!"”

    柳如烟瞪大了眼睛:“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