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风起青萍  明末隐龙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简介

    风起青萍 (第3/3页)

的天空和死气沉沉的城池,一股巨大的、无处发泄的暴戾和一种深沉的挫败感交织翻涌。这荆襄的根基,非但没能扎下,反而像陷入了泥沼,越挣扎,陷得越深,四面八方都是冰冷的敌意。林宇... 川东... 他脑海中再次闪过那个名字和那片生机勃勃的土地,一股混杂着嫉妒、怨恨和一丝连他自己都不愿承认的迷茫,悄然滋生。

    川东,白帝城,经略府密室。

    烛火摇曳。林宇、陈墨、柳如烟围坐。柳如烟带来的消息,让室内气氛如同冰封。

    “... 消息确凿。李自成部已于正月攻破潼关,孙传庭... 战死。西安... 危在旦夕。” 柳如烟的声音清冷如刀,“北直隶方向,建奴(后金)调动频繁,似有大规模入关迹象。朝廷... 朝廷急诏各路兵马勤王,然... 应者寥寥。”

    林宇闭了闭眼,手指在桌面上无意识地敲击着。潼关失守,西安不保,李自成兵锋直指北京!而关外虎狼眈眈... 大明江山,已是风雨飘摇,危如累卵!川东,这偏安一隅的 “厚土”,还能安宁多久?

    “朝廷... 可有旨意到川东?” 林宇沉声问。

    “暂无明旨。” 柳如烟摇头,“但朝廷暗使已至夔州,接触赵猛将军旧部... 似有绕开大人,直接调动川东新军北上之意。”

    “哼!” 陈墨忍不住冷哼,“驱虎吞狼不成,又想抽我川东筋骨去填北方的窟窿!天下哪有这等好事!”

    林宇沉默良久,目光在烛火映照下深邃如渊。北方的惊雷,终于要炸响了。川东,站在了历史的风口浪尖。是奉诏北上,卷入那必败的漩涡,耗尽川东积蓄的力量?还是... 力保根本,为这乱世留存一方元气与希望?

    “张献忠在荆襄动向如何?” 林宇忽然问道,话题陡转。

    “据报,其因‘恩科’未得真才,内部矛盾加剧,正变本加厉搜刮地方,镇压反抗,民怨沸腾如鼎。” 柳如烟答道,“然其兵力尚存数万,困兽犹斗,若北方剧变,难保其不会趁乱再图川东,或... 北上与李自成争锋。”

    北有李闯、建奴,西有张献忠这头受伤的疯虎,朝廷又暗怀鬼胎... 川东,如同惊涛骇浪中的一叶扁舟。

    “深根固本...” 林宇缓缓站起身,走到窗边,推开窗户。早春凛冽的夜风涌入,吹得烛火剧烈摇曳,却吹不灭他眼中的坚定,“... 从未如此刻般紧要!传令各堡寨:外松内紧,加固城防,整军备武!农会、匠作会,春耕、工坊之事,一刻不得松懈!北方之变,静观其局!然...”

    他转过身,烛光在他脸上投下坚毅的轮廓:

    “... 无论惊雷起于何方,川东之根基,不容有失!此乃百万生灵托命之所,亦是乱世中... 不灭之薪火!备舟楫,储粮秣,但有一线生机,亦当力保此‘根本’不失!”

    命令下达,川东这架精密的机器,在北方惊雷隐隐的背景下,以更高的效率运转起来。加固堡寨的号子声,田间抢播的吆喝声,匠坊打铁的叮当声,学堂稚嫩的读书声... 交织成一曲在乱世风暴前,奋力扎下更深深根的生命乐章。

    而在荆襄,在北方,血与火的狂澜正在汇聚。风,起于青萍之末。川东这片看似平静的 “厚土”,即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惊涛骇浪。深植的根须,能否在风暴中屹立不倒?命运的答案,在风中飘荡。

    几日后,荆襄一处偏远的村落,因一名屯垦军士兵被村民失手打死,张献忠的屠村令便如催命符般抵达。孙可望率领着手下,将整个村落团团围住,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火光冲天,哭喊声响彻云霄,幸存的村民眼中燃烧着复仇的火焰,他们在夜色中悄然逃离,心中埋下了反抗的种子。

    与此同时,川东的农会成员们正忙着平整土地,准备春耕。匠作会的工匠们则在加班加点地赶制武器和农具,为即将到来的繁忙季节和可能的战事做着充分准备。新军的训练也愈发严苛,士兵们个个精神抖擞,士气高昂。

    北方,李自成已攻克西安,建立大顺政权,正积极准备向北京进军。后金也已做好入关的准备,虎视眈眈地盯着中原大地。大明王朝的统治摇摇欲坠,各方势力都在蠢蠢欲动,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席卷整个天下。

    张献忠得知北方局势后,更加焦躁不安。他一方面加紧对荆襄百姓的搜刮,以扩充军备;另一方面,又在暗中调兵遣将,窥视着川东的动向,妄图在乱世中分得一杯羹。

    林宇站在白帝城的城楼上,望着远方的天空,神色凝重。他知道,平静的日子不会太久了,川东必须做好万全的准备,才能在这场即将到来的浩劫中生存下去,保住这乱世中的一丝希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