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大明擎天柱(为盟主小飞毯,加更5K!) (第1/3页)
纵使孙承宗在朱由检的内心中已连过两关。
朱由检内心仍然未作最后决断。
君面臣,臣亦面君。
这最后一问,却是要将君臣彼此放在天平上好好量量各自才具了。
他示意高时明递过去一份塘报,口中平淡地说道:
“有个消息,孙师闲居高阳,可能尚未得知。”
孙承宗躬身接过,心中却是一紧。
天子今日所问,一问比一问凌厉,这第三问,又会是关于什么?
只听朱由检的声音继续传来,不带一丝波澜。
“蓟镇传来急报,察哈尔部的虎墩兔憨,已于日前起兵,号称十万控弦之士,目前正往西,朝着哈喇沁方向去了。”
朱由检的目光落在孙承宗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缓缓问道:
“虎酋、哈部之争,看起来似乎是草原内斗。依孙师之见,我大明……又应当作何表态?”
话音未落,孙承宗那自入殿以来便古井无波的脸色,第一次真正变了。
他抢过塘报,快速展开,目光如电,一目十行地扫过。
越看,他那双浓眉便皱得越紧,最后几乎拧成了一个川字。
“哈喇沁各部向来温顺,对我大明也算恭顺。而那虎墩兔憨,桀骜不驯,野心勃勃。”
孙承宗抬起头,声音不自觉地变得沉重,“若哈喇沁各部真为其所吞并,则我大明蓟镇边墙之外,将再无宁日了!”
作为曾经的蓟辽督师,他太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了。
这意味着大明在草原上的战略缓冲,又将失去重要一环。
然而,朱由检似乎对这个答案并不意外,只是用一种近乎冷酷的语气,轻轻地补上了一刀。
“虎酋此人,素来自大。”
“其人常言——南朝止一大明皇帝,北边止我一人,何得处处称王?我当先处里,后处外。”
“孙师以为,他此番西征,真的只是为了一个小小的哈喇沁吗?”
朱由检站起身,缓缓踱步。
日已渐渐西斜,他年轻的身影在空旷的大殿中,投下长长的影子。
“朕看未必。”
“其若得一胜,必然再西进一寸。”
“只怕以他的胃口,是想做第二个成吉思汗,先一统蒙古诸部,而后再翻身入局,与我大明和辽东的奴酋,在这天下棋盘上,凑个鼎足三分啊。”
“到那时,北边千里之地尽归虎酋,东边辽东则是虎视眈眈的女真……孙师,你觉得,届时情势将会如何?”
朱由检的这番话,如同一柄重锤,狠狠砸在孙承宗的心口。
他被这番出乎意料的狂想,唬得心中猛地一跳。
一个盘踞辽东的后金,已经让大明焦头烂额。
若是北边再出现一个一统草原的蒙古大汗……
那大明的边防,将会糜烂到何种地步?
朱由检却仿佛嫌不够,用一种充满期待的语气,抛出了一个看似异想天开的提议。
“届时,我等是否可以用封贡的名义牵制此人,许以重利,使其为我大明臂助,专心东向,替我们去攻略奴酋?”
这个问题,如同一颗火星,瞬间点燃了孙承宗这位沙场老帅心中的火药桶。
“万万不可!”
一声暴喝,在大殿中轰然炸响,连高时明都吓得一哆嗦。
朱由检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大嗓门惊得停下了脚步。
他开始有点怀疑,孙师傅是不是年纪大,耳背了,所以不知道自己说话声音有多大。
只见孙承宗脸色涨得通红,情绪激动,连君前仪态都有些顾不上了,语气急促地说道:
“陛下!封贡之事,其紧要不在利益几何,而在强弱之势的转换!”
“我大明之所以能用区区岁贡便羁縻诸部,乃是因为当年九边将士用命,打得他们闻风丧胆,打得他们俯首称臣!”
“若真让那虎酋一统蒙古,则我强弱之势,便骤然失衡!”
“到那时,不是我大明封贡于他,而是他兵临城下,问我大明索要岁币了!如何还能指望他为我所用,兵力东向?”
孙承宗向前一步,双目圆瞪,胡须根根立起。
“臣只恐,到那时,西起甘肃,东至辽东,我大明九边数千里防线,将处处烽烟,遍地狼火!”
这件事远比所谓东江之事更加致命,严重触犯了他的底线。
急躁和混乱之下,甚至忽略了新君之前的表现,竟将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