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1章 滑不溜秋的老油物(最后还是更新了,请假取消)  穿越朱由检,请大明赴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131章 滑不溜秋的老油物(最后还是更新了,请假取消) (第2/3页)

不透,干脆顺着话题继续追问:“人事有殆政、贪腐、结党、无能等弊,王卿觉得其中最要紧的是哪一件呢?”

    王永光深吸了一口气,内心微微犹豫片刻。

    最终还是决定坚持自己奉诏入京前就做出的决定。

    ——宁可晚下注,也好过下错注。

    王永光组织了一下语言,很快便做出了一份漂亮文章:

    “回陛下,此四弊,本为一体,互为表里。”

    “无能者易结党,结党者多贪腐,贪腐者必殆政。”

    “究其根本,仍在用人。用一贤人,则四弊皆消;用一不肖,则四弊丛生。”

    “故臣以为,首要之事,不在于辨此四弊之先后,而在于固本清源,严选拔,正风宪。能者上,庸者下,法度明,则弊病自除。”

    这问得临时,答得仓促,文辞却不失精彩。

    可惜还是没给答案,而是避重就轻,兜回了原点。

    朱由检这下算是看明白了,他不由得认真地看向了王永光。

    只见王永光双手垂下,眼帘低垂,乌纱帽的鬓角处已是花白一片。他的脸上皮肤有些松弛,几块淡淡的老人斑浮现,眼角的鱼尾纹很是明显。

    朱由检也不回话,只是静静地看着他,同时拿着手指叩动着桌面。

    暖阁中顿时陷入了难言的沉默之中,只剩下那有节奏的敲击声,一下又一下。

    王永光低头抿嘴,心中却也不由得升起了一丝不安。

    终于,朱由检的手指停下,开口问道:“王卿所言甚好,现在朕只剩最后一个问题了。”

    他顿了顿,身体微微前驱,一字一顿问道:“皇兄在时,曾下令禁毁天下书院,王卿对此事怎么看?”

    王永光心中一凛。

    前面关于人事之弊的对答,他不愿下场,避重就轻,皇帝虽未动怒,但那逐渐消失的笑容和这令人窒息的沉默,已经是一种无声的警告。

    他已经察觉到了皇帝的不满。

    这位少年天子,需要的不是一个四平八稳的老成之言,而是一个旗帜鲜明的“态度”。

    他本想再等等,看得再清楚一些。

    可现在看来,再不做任何表态,恐怕连牌桌都上不了了。

    一个连注都不敢下的人,又有什么资格在未来的牌局中分一杯羹呢?

    到时候,就不是下错注的问题,而是连下注的机会都没有了。

    王永光眼角的余光,瞥见了御座上那张年轻却毫无表情的脸。

    他能感觉到,那看似平静的目光下,是何等不容置疑的意志。

    罢了。

    王永光在心中发出了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

    既然退无可退,那便只能两害择一轻者。

    新君这等操切,吏治、田亩肯定是会动的,看这两日讨论,说不得程朱理学也要动上一动。

    这些全是一个不好就要千夫所指之事,而书院一事相较之下反而是小事了。

    毕竟魏忠贤都禁了三年了,他接着再做,又能如何?

    更何况,他对东林那帮以清议自居,行党同伐异之事的读书人,也确实没什么好感。

    既然如此,何不顺水推舟?

    电光火石之间,王永光已然做出了决断。

    他原本低垂的眼帘微微抬起,目光中的犹豫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决然。

    他回道:“回陛下,书院名为讲学,实则拉帮结派,师生相援,党同伐异,实乃士风败坏之源。臣以为,当禁。”

    ……

    朱由检等到王永光退出暖阁后,脸上的笑容才彻底收了起来。

    他沉吟片刻,目光扫过高时明和王体乾,突然问道:“你们怎么看?”

    高时明笑着上前一步,拱手道:“回陛下,这位王大人似乎有些滑头,言语之间,多有保留。”

    王体乾则更为直接,他那双细长的眼睛里闪烁着阴鸷的光芒,语气带着一丝不屑:“王永光此人,对陛下新政,分明是心存抗拒,不愿参与。”

    朱由检点点头,也不说话,只是从御案上拿起王永光的浮本,又读了一遍。

    司礼监对职官浮本的整顿工作一直在迭代优化。

    一开始只有籍贯、出身、官职、概述,以及东厂补充的一些信息。

    自从孙承宗辽事那次,他熬了个通宵后,高时明干脆请命将各人往年奏疏也逐个加进去了。

    浮本从薄薄一本,变成了“沉本”。

    朱由检甚至还为此提供了一些后世图书馆的索引整理方法,敦促将万历以来的历年奏疏都重新整理,标记归档。

    一道命令下去,搅得往日清闲的通政司好一通加班,到今日也才完成了一小部分。

    《王永光浮本·天启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